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日前在四川调研地震灾区人身保险发展和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时强调,保险业要立足于满足投保人的真实保险需求,大力加强保险知识公众教育,增强投保人的风险意识、科学投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陈文辉指出,面对去年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四川保险业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投入抗震救灾,迅速完成保险理赔,主动做好客户服务,积极协助维护社会稳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许多群众主动到保险公司上门购买保险,灾区人身保险快速发展,特别是费用低廉、风险保障程度高的短期意外险等险种发展迅猛。今年1至5月,地处灾区的德阳、绵阳、广元三市的意外险增速分别达到98.79%、98.34%、265.43%。这就要求寿险公司充分考虑灾区群众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切实满足灾区群众的保险需求。
陈文辉指出,农村小额保险是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在四川等省市开展的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开端。截至今年5月,全国实现小额保险保费9564万元,覆盖人数超过426万人。下一步应特别关注小额保险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一是小额保险产品要能满足农民的真实保险需求,二是要努力降低小额保险的销售成本,三是要切实做好小额保险理赔服务工作,既要方便快捷,更要应赔尽赔,使农民感到购买保险物有所值,地方政府感到发展小额保险是给农民办了实事。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大力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和创新服务,通过创新实现小额保险可持续发展。
陈文辉强调,无论是发展保险,服务灾区重建,还是发展农村小额保险,都离不开投保人对保险的需求和认同。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保险知识公众教育,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科学投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险业应将社会公众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形成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同时,抓住灾后重建、新《保险法》实施等契机,掀起保险知识公众教育的热潮。
调研期间,陈文辉在成都召开了四川主要寿险公司分支机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汶川县城、映秀镇、漩口镇寿险业务发展情况,还赴甘孜州调研了农村小额保险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