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要求银行继续控制不良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4日
在保增长、刺激信贷的背景下,监管机构重新强调风控的重要性。昨日银监会在网站上特别表示,2009年 “将继续要求
银行业
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不良
贷款余额和比率。坚持准确分类、充足拨备、资本充足,坚持风险管理必须到位。”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向记者表示,在保增长的同时,银监会同样担心
银行盲目发泄放贷冲动。“银监会放松的是
贷款的量,不会放松贷款的质。非但不放松,我认为眼下它更需要警惕银行贷款结构的合理性——即哪些贷款和贷款优惠政策真正给了优质企业。”
不良贷款存在上升可能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银行业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不良贷款余额1.56万亿元,比年初减少7734亿元;不良贷款率5.02%,同比下降3.5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政策的刺激下,2008年12月份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达到了7400亿元,创下了继2008年1月份以来的单月新增最高额。2008年全年贷款新增额也接近5万亿元。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存在上升风险。太平洋
证券分析师李伟平指出,不良贷款率得以保持下降是由于银行整体贷款规模的增加比不良贷款量的增加更大,不排除上升可能。他指出,在
经济下行周期中,工业增加值、失业率等多项数据表现都处在最糟糕的时候,银行不良率上升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所有的贷款都面临宏观环境的系统性风险,此外个别行业比如房地产、制造业、出口、和中小企业的风险也更高。
银行酌情处理逾期贷款
银监会目前频频出台刺激银行信贷的政策。李伟平认为,最主要的矛盾是监管部门鼓励放贷同银行机构惜贷情绪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银行出于风控考虑,不可能完全消化政策,另一方面监管方面也在不断寻求疏导流动性的最佳方式,变相放松对企业的贷款限制。
据记者了解,在政策放宽的情况下,银行也在考虑对无法到期偿还的企业贷款予以变通,主要是增加还款周期,也就是用所谓“攒期”的方式来处理贷款。一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碰到一些整体情况的确很好,而原先贷款制定上存在误差的个案,银行的确会酌情处理。但他强调,银行对于资产质量容忍度并没有因此放宽。
孙立坚表示,对于一些好的企业,与其让它们因为短期流动性的问题死掉,银行不如予以攒期,甚至追加贷款。“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攒期越长,银行反而风险越大。对于这些企业银行要有所识别。”
链接 理财产品不等同于存款客户管理
防范银行
理财产品风险仍是银监会今年工作重点之一。在1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2009年工作会议上,银监会明确指出,理财产品要严格遵守“三要求一加强”,即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加强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管理,坚决纠正把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客户管理的错误做法。
除了要防范理财产品风险,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业严格坚守风险管理底线;要严格执行大额风险集中度中单一客户10%和集团客户15%的授信高限,引导企业集团通过发债或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
融资;严禁项目贷款借新还旧;严禁叙做“打捆”贷款,严禁开展不良资产
证券化和无收益房屋信托;切实防范房地产及相关行业风险。
银监会2009年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审慎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实施贷款重组;拓宽项目贷款范围;允许有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存贷比;支持创新
担保融资方式和消费信贷
保险保障机制;加强对大型企业并购活动的信贷支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