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谈一刀切现象:应避免执行过程只为绩不为效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9日

    楚波
 
  人民日报12月19日消息,不久前,生态环境部通报了某地以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结果严重影响群众温暖过冬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是在政策落实中搞“一刀切”,反而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刀切”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门中普遍存在,有的表现为上级单位忽视地区、下级部门的差异性,要求用“齐步走”方式落实工作部署,表面看“有魄力”“力度大”,然而政策落实的真实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有的表现为下级单位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不假思索地将上级精神生搬硬套,最后成了形式主义,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实则是不愿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的懒政。更值得警醒的是,“一刀切”的思维和做法容易向下叠加传导,层层提速、层层加码,越到基层越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问题和失误也可能会被放大。
 
  说到底,“一刀切”的本质是不能实事求是,在政策执行中过于粗放,试图用固化的标准取代本应因时因事因地而异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老子的名言,谈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彰显的就是以精准化、精细化思维来进行治理的重要性。摈弃“一刀切”,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要想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始终把握好政策执行的度,以效果为导向衡量政策水平。
 
  摈弃“一刀切”,需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有个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然更没有拍板决策权。现实中的“一刀切”,往往和缺乏调研、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策密切相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做到情况明、数字准,就能将上级精神和现实情况有效衔接起来,从而避免执行过程只为“绩”不为“效”,只求做了、不求做好。
 
  摈弃“一刀切”,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推广清洁能源,也要兼顾百姓冷暖;创文明城市,也要给合法合规的商贩留空间……正视群众利益,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避免出现只顾数据好看、只管政绩漂亮,却忽视老百姓真实需求的现象。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