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文/李维
伴随着陆港通、沪伦通等交易所间互联互通机制的开启,加之A股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这种国际间的往来也发生在两地监管部门和交易场所间。例如日前证监会人事教育部与新加坡金管局人力资源署签署了有关人员交流的《合作备忘录》;再比如莫斯科交易所近日也与深交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同时,国内政策上对外国投资者也伸出了各种橄榄枝——一方面,证监会、基金业协会鼓励外资在华设立外资私募机构,引导境外资金投资A股市场;另一方面,财政部11月22日宣布将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境内债券交易免征所得税与增值税。
种种迹象表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正在进一步深化。但通过对新加坡、俄罗斯等不同国家交易所的观察,我们发现每个交易所都有优势,却也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例如在交易活动上,困扰国内股票市场多年来的一个难题就是散户占比过高所带来的剧烈波动风险,同时资金抱团炒作带来的高估值现象也时有发生;然而同样的问题在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市场却表现并不明显——那里的更大问题是公司股票缺少像A股市场一样充沛的流动性。
类似的差异亦体现在上市制度上,虽然A股市场拥有较好的流动性,但过去的上市机制却缺乏对未盈利企业、境外注册企业的支持,而这些制度安排却已是不少境外交易场所的标配。当然,这一问题有望伴随着即将设立的科创板得到解决。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的另一印证则反映在境外投资者的占比上,以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债券市场为例,截至今年8月底,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总规模虽然高达1.8万亿元,但仅占其总量的2%左右,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占比则更低。
但在一些流动性不及国内的市场中,国际投资者的交易比例则相当之高。以莫斯科交易所为例, 2018年前10个月,莫斯科交易所当中外国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达到了48%,接近一半。当然,较高的外国投资者占比背后,是其更加灵活的外汇机制,这也让莫斯科交易所拥有较大的外汇交易规模。今年前10个月,莫斯科交易所外汇平均日交易额高达230亿美元。
因此,不同资本市场可以在合作中通过自身优势来弥补对方的短板,也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来吸纳其他市场的优势元素;同样,基于不同资本市场的特点,其合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例如利用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实现人民币走出去,就有可能成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一条路径——在莫斯科交易所的外汇交易中,人民币兑卢布亦成为交易规模排名第三的交易,而超过七个做市商为该项交易提供服务。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