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马虹玫
创刊25年,证券时报在金融投资领域,信息披露及时准确、资讯发布全面快捷,分析独到深刻。但如果仅仅把该报归类为财经类媒体,我个人认为,这是对该报的一种狭隘理解。事实上,就我本人撰稿的专栏版来看,在这个版面刊发的文章,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经济金融、城市管理、法律行政、社群社区、教育医疗、文化文明……方方面面包罗万象的主题。看现象、找问题、溯根源、探究竟。在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提升城市管理质量,提高民众文明水平等方面,证券时报的办刊理念和编审团队,已然超越了其作为专业金融媒体的单一定位。
今时今日,媒体力量的体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向度的信息提供。祛魅与祛媚是媒体定位中最难到达的境界。前者不迷权威,不霸占话语权,广开言路,敢于质疑。后者不媚上,不唯上,敢于冲破种种“界限”。传道,解惑,立新,求变。无论是意识层面还是方法层面,追问事件,探究人心,去伪存真,拨云见雾。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的诸多价值,无论如何,都应作为媒体立身之根本。当下社会,商业风潮席卷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证券时报面向的金融投资领域。媒体在努力不媚上不唯上的同时,或许也应当思考,如何不媚下,不去一味的迎合,不滑向低级恶俗,而是自觉坚决地维护媒体的权威和理性。
2017年,笔者在时报专栏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深圳市报税系统更新之后,出现系统不畅、报税期间系统大塞车,地税系统中部分信息丢失等情况。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笔者作为一个专栏写作者的敏感使然,也深受社会公民的担当与责任感所驱策。
文章见报后,引起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随后,深圳市税务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报社联系上我,相约在报社茶水间面谈。见面那天,来了三位深圳税务系统工作人员。我把自己观察和收集到的关于深圳税务系统的信息,尽可能地告诉他们。他们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对一些模糊信息,他们一再确认,并请我再去向朋友(信息源)求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承认自己的心态是有变化的,从最初的狐疑到之后的信任,再到最后的感动,我心潮难平。
于是,面对问题,他们选择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善如流宜哉”。不论是政府公务部门还是企业机构内部,对于谏言建议,如果都像这次深圳税务部门一样,勇于正视,收集整理并推动积极改进,对于治国理政还是经营发展,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既是善政也是智政。
会谈结束后不久,与我对接的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又再次与我核实某个问题。几乎与此同时,办税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文章中提到的某个问题现在已经改善……”她兴奋难抑。我不知道是系统又再更新之故,还是文章产生的效力,不管是哪种巧合,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参与者,你、我、他都有使命——让深圳人的深圳变得更好。
那天面谈结束后,离开报社,我读到墙上贴着的两句话:守望资本市场,推动社会进步。
很荣幸,推动力当中我贡献了一份微薄力量。一个专栏写作者,一个社会公民,一篇1500字的文章,曲折情节,几种层面,多重目的。坦诚、热烈的交流碰撞,沟通甚锐也欢。从中见识领会诸如仗义,决心,重视,以及最重要的——希望。
“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深圳人更好的深圳。”这是我那天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
普利策说过“记者是社会这艘大船上的瞭望员。”
在万花齐放中做那枝独秀,在众声喧哗中坚持理性立场,在欣欣然一片大好的叫好声中,始终睁大警惕的眼睛,把脉中国,感受时代,追寻正义与公理,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专业媒体的使命,也是笔者书写中应当传递的价值所在。
感谢证券时报!
(作者系深圳自由撰稿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