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义务的义务”彰显金融温度
赣州农商行系统开展教育扶贫侧记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周兴林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1日
本站讯 近年来,赣州银监分局在引导赣州农商行系统17家法人机构发挥“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的同时,支持和鼓励其发挥地缘优势同步开展“教育扶贫”,着力在扶贫领域打造“金融+教育”的“双轮驱动”。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据统计,近年来,赣州农商行系统在金融扶贫中,承担了229个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7.36%;累计发放66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用于发展农村产业,仅今年前8个月就已发放6.89亿元,占全市的53.21%。同时,赣州农商行系统还在教育扶贫中捐资3200多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较好彰显了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发展不忘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赣州农商行系统的相关做法,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以及分管金融和教育的两位市领导批示肯定。
共商对策 找准方向
扶贫是衡量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温度计。从行业角度出发,金融扶贫是银行业应尽的义务,教育扶贫是“非义务”。在打造“金融+教育”扶贫的“双轮驱动”中,赣州银监分局和江西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的理念是一致的,都站在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高度,注重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合力引导全市农商行系统将“讲政治、有温度”的理念嵌入经营管理、植入企业文化,选取与农村地区贫困农户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扶贫作为“非义务的义务”,并将其作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提质增效的业外延伸,进一步畅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彰显地方农村法人机构的政治担当、社会担当和行业担当,有效提升整体社会形象。
找好支点 整合资源
在教育扶贫中,赣州银监分局与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在纵向传导的同时增强横向协调,找准找好开展工作的支点,将相关行业与部门的信息、人力、资金等资源进行整合。全市农商行系统结合扶贫小额信贷“三个全覆盖”的推进和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在摸清金融需求的同时,掌握贫困农户子女入学情况;并密切与各县(市、区)教育、扶贫、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对接联系,深入校园调查了解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情况,每年在各县(市、区)挑选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此外,运用好赣州金融团工委“银团合作”、“送金融知识活动”等活动平台,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夜校”、“金融知识万里行”等公益宣传活动,兼顾了资金需求、资助需求和知识需求。
分类推进 精准帮扶
对农村贫困家庭而言,教育支出的经济负担主要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为此,赣州银监分局与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在帮扶原则上,不搞“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扶贫,紧盯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的群体,对各县(市、区)挑选出的100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通过江西省联社成立的“江西省百福慈善基金”开展跟踪借力资助,每人每学年捐资1200元,直至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全市6800多名贫困高中学生开展捐资1.1万人(次),捐资总额达1300多万元。从2016年开始,资助群体从农村地区高中生进一步扩大至大学生,在每年暑期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对一些考入一本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入学第一年一次性资助5000元。近三年,全市已有近千名贫困大学生获得资助,赣州农商行系统累计资助资金达490多万元。
改善硬件 优化条件
近年来,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将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行动,要求每家县级法人机构对接扶持一所“希望小学”,并将此纳入对各县(市、区)的量化考核目标。各县(市、区)农商行按照“学校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购什么”的原则,捐资出力帮助结对帮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据统计,近三年全市农商行系统已累计捐资1360万元,用于贫困学校和“希望小学”的校舍建设、桌椅购置、设备添置、图书订购等用途。目前,由瑞金农商行捐资50万元、财政配套出资的“瑞金武阳农商行银行希望小学”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南康、信丰、石城、龙南等农商行捐助的“希望小学”,或资金已全部到账、或已开工兴建。(赣州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