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52.96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8月24日,记者从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我市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结构呈现“三大强化”的特征,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加大,重点支持了六大攻坚战、新经济和民生领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信贷投向结构呈现“三大强化”特征
我市金融机构信贷投向结构呈现对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发展支持明显强化的特征。
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4亿元,同比增长29.03%。截至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0.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3.31亿元,同比增长27.5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27个百分点。全市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277.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1.02亿元,其中,下岗失业贷款同比增长37.58%,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增长21.89%。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贷款余额889.79亿元,其中,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同比增长37.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28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1432.21亿元,比年初增加213.16亿元,同比增长38.36%,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6.06个百分点。
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上半年,我市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如火如荼,金融机构效益显著提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息净收入92.24亿元,同比多增15.47亿元,同比增长20.16%,较去年同期提高3.21个百分点。全市不良贷款率为1.27%,比年初下降了0.2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22个百分点。
全市金融机构减少对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有效地推进去产能工作。截至6月末,全市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3.42亿元,同比增长4.59%,明显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金融机构主动压缩同业负债和表外理财等市场业务,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机构股权及特定目的载体份额投资余额193.60亿元,同比下降了38.68%,去杠杆初见成效。深入推进降成本方面,在央行货币政策引导作用下,全市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据人民银行存贷款标准化抽样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市贷款存量加权平均利率为5.64%,长期保持在6%以下。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县域和农村地区薄弱环节发展,补短板取得突破。截至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1892.88亿元,比年初增加221.05亿元,同比增长20.90%,罗霄山片区贷款余额3213.61亿元,比年初增加375.93亿元,同比增长22.59%。全市农地抵押贷款余额为3354.66万元,同比增长57.79%。
我市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如火如荼。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67.53亿元,比年初增加7.57亿元。绿色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林业项目,其中,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贷款余额25.25亿元,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余额17.80亿元,绿色林业开发项目贷款余额6.29亿元。
持续加大力度支持六大攻坚战
在支持工业发展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306.70亿元,同比增长8.44%,较去年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
在支持精准扶贫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2.96亿元,同比增长15.94%。从覆盖面看,上半年累计发放扶贫贷款笔数8.17万笔,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万人次。
在支持新型城镇化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932.25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0亿元,同比增长39.24%,其中,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161.7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4倍。
在支持现代农业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1915.94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51.13%,比年初增加219.14亿元,同比增长22.53%,其中现代农业贷款973.04亿元,比年初增加83.82亿元,同比增长17.91%。
在支持现代服务业方面,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服务业贷款余额643.77亿元,比年初增加53.37亿元,同比增长22.71%,其中现代服务业贷款余额227.94亿元,占服务业贷款的35.41%。
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金融机构围绕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贷款余额88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81亿元,同比增长30.51%。
加强支持新经济和民生领域建设
我市金融机构不断强化对新增长点的信贷投入,并加大力度支持十大产业集群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截至6月末,我市新经济、新业态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40.27%和29.10%,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7.97和6.90个百分点。全市十大产业集群余额202.30亿元,同比增长27.62%,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32个百分点。其中,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生物制药及医疗器和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8.50%、56.42%和42.50%,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同比增长104.41%,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82.1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