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科技带动社会经济新变革

来源:金融时报 李珮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2日

    基于新一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技术,对世界格局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等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

    从人脸识别到生物探针,从无人超市到无人汽车店,从数字经济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无不显示出技术对于生活的改变已渗透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世界发展报告(初稿)》(以下简称《发展报告》)中便深度关注与研究了科技对未来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并探讨个人、企业、政府该如何应对这一次将在人类历史上被重新定义的新“工作”浪潮。

    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复杂的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给现有法律法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安全以及就业等问题带来了冲击。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詹思敏表示,以欧美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对于新一轮取代劳动力的技术是否会引起大量失业以及后续是否会造成社会动荡持悲观态度。政府如何提高社会保障,个人与企业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发展报告》指出,近10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爆炸正在重塑新一轮社会经济格局。零人工干预的借贷平台、分拣货物机器人、零工经济等新工作方式、工作形态不胜枚举。

    不过,“后来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尤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造成大量的失业。” 詹思敏强调,目前可以看到两个力量在角力,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自动化与创造力。虽然技术革命会导致自动化,令很多以前普通的工作岗位消失,但由于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创新力可以很好应对新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失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方面,从京东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京东金融面向小微企业及个人的信贷服务,虽然已经利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零人工干预,但仍创造了3000多个数据、技术和风控岗位。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表示,数据科学家、风控专家、工程师在京东金融企业中的占比非常高,新的科技企业已经在改变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面对技术的挑战,《发展报告》认为,人力资本投资迫在眉睫,终身学习在急速变化的时代必不可少,社会情感技能,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等软实力尤为重要。数字经济时代涌现的平台企业拓宽了市场边界,使弱势群体更便利地参与市场交易,共享市场经济繁荣。

    如何把握好因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搭上这趟“顺风车”,实现经济的发展?詹思敏认为,人力资本不可忽视,要发展人力资本来更好地吸收技术、学习技术,实现科技与整个经济的共同发展。人力资本并不仅仅指教育,这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还包括了健康、教育水平等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能否面对好当前科技带来的挑战。

    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以中国为代表的领先科技企业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变化。京东金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风控、农村金融的相关案例,此次也被《发展报告》所提及。

    詹思敏表示,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处在前沿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了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领域。在他看来,电子支付对于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有着促成作用,同时,很多小商户、小企业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就业与创业,在进一步推动科技在商业领域得到更好地运用之外,也促进了更多科技企业的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9%;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也已超过20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

    在技术持续革新并与实体紧密融合的大背景下,不仅在电子支付领域,在服务“三农”、助力普惠金融上,中国的科技企业也有着大量的前沿实践经验。

    在技术扶持农业方面,据孟昭莉介绍,京东金融的数字农贷项目将定制化的数字农业贷款和服务深入到中国农村,除了精准地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外,还系统地为农民进行风险管理,辅助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詹思敏表示,世界银行在重点研究金融科技企业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中,主要考察其对于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考察其是否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除技术进步对就业与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引发了激烈讨论。詹思敏强调,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的新变革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必要。

    我国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十三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进一步强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支撑保障作用。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李珮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