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银行难抑涉房贷款冲动 严监管下利益驱动违规仍不止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4日

    近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关于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被查处的现象屡见不鲜,银行涉房贷款也成了金融风险信贷业务严监管的重中之重。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监部门已经针对违规输血楼市,对商业银行开出逾20张罚单,而3月以来处罚金额也逾700万元。事实上,监管部门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对变相输血楼市资金的整顿审查,然而仍有机构顶风作案。
 
  银行难抑的涉房贷款冲动
 
  5月以来,随着违规涉房贷款的蔓延,监管部门的“查杀”也相继披露。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因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河南银监局罚款50万元;河南宜阳农商行不仅为客户办理商业用房按揭贷款“假首付”,而且还违规降低首付比例,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河南银监局罚款20万元。
 
  除了河南地区外,全国各地的罚单查处也陆续在“发酵”。例如,广发银行武汉分行因多项违规被湖北银监局罚款100万元,其中就存在贷款三查不尽职,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企业的情形;山东东明农村商业银行因向不符合规定的借款人发放商用房按揭贷款、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情况,被山东银监局罚款75万元;广州银行佛山分行违规向“四证不齐”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及提供融资用于归还备付土地资金的股东借款,广东银监局对广州银行、广州银行佛山分行各罚款8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景洪市支行因违规发放个人房地产贷款导致形成假按揭,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银监会西双版纳监管分局对其罚款34万元。
 
  利益驱动违规不止
 
  除了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在“涉房”、“涉土地”的信贷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工作中出现疏忽或者违规行为,导致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外,由于房地产融资难度加大,银行出于利益驱动妄图分一杯羹,也是涉房贷款违规屡禁不止的缘由。
 
  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过快上涨、抑制炒房,自2016年10月以来,楼市房贷政策逐渐蔓延至全国各地,在2017年的国内房地产调控周期内,全国有110多个城市出台了超过270多次调控政策,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已经逐渐开始影响房企销售。从各地楼市调控看,预计房企的资金还会继续受到压力。
 
  “随着楼市调控持续,监管层严控银行信贷和信托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企融资难度也越来越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谈到屡禁不止的原因时,张大伟进一步分析称,对于开发商来说,渴求资金,愿意付出高成本;对于银行来说,银行输血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依然是优质资产。一些银行缺少其他创新业务的支撑,要赚钱牟利就会选择以身犯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一些银行业务发展存在惯性,贷款方面倾向仍为地产领域,这背后其实也是银行贷款结构的问题。
 
  涉房贷款持续严监管
 
  加强涉房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未来监管关注重点。今年初,银监会就对楼市调控定下了主基调。明确“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作为今年工作部署重点,同时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房地产融资行为。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四次会议上表示,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严控个人消费贷款等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房地产行业毕竟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个良性循环,其中一点就是要实现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那必然会提供一些信贷支持或发放一些贷款,所以无论住房贷款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均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正常业务,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贷款发放的合规性,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来实施。
 
  对此,严跃进也表示,监管方面看,一方面是适当给予额度把控,对于房贷规模过大的,适当不给予审批。另一方面则是要严查违规资金,若是违规放贷多,也可以取消或限制贷款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实习记者 朱沛镕/文 CFP/图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