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瞄准A股市场 外资机构“招兵买马”蓄势待发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记者 金嘉捷 
 
  A股被正式纳入MSCI已进入倒计时,外资早已蓄势待发。
 
  “我们在平台和人员上都已经完全做好准备。”5月23日,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在媒体会上表示,A股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对A股进入全球资本市场意义深远。瑞银抓住这一先机,投入人力物力以提前准备相应业务。
 
  记者获悉,包括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法国巴黎银行等在内的外资机构,先后扩大了对A股研究的覆盖范围或投研人员配备。摩根大通、瑞银集团等则在战略布局上更进一步,开始执行增持境内合资机构股权的计划,强化其在中国市场业务能力。
 
  预期升温 资金涌入
 
  MSCI的闸门尚未正式打开,部分资金已提前涌入中国A股。瑞银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周,沪港通日净流入量达到30亿元,主要增加了白马股等标的持仓,部分对冲基金可能为A股纳入MSCI提前准备。同时,全球资金增加的新兴市场配置中,香港是最主要的净流入地。
 
  对于纳入当天的交易预期,星展银行财富管理部北亚区投资总监李振豪做了“钱塘江大潮”的比喻。“最直接的情况是成交量大增,尤其一些被动式基金,为了减少追踪误差将会在5月31日和8月31日接近收市时,可能是最后半小时,忽然大量涌入A股市场,仿如‘钱塘江大潮’壮观场景,预计当日的人民币汇率有可能急升。”
 
  多家投行预期,A股被纳入MSCI的短期吸金效应将很快显现。在6月1日开始的第一阶段,瑞银预计将会有6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流入中国A股。
 
  高盛则在最新发表的研报中预估,针对首批纳入MSCI的股票,全球机构会净买入190亿美元。但资金主要集中在消费和健康板块,与当前北向资金的配置相一致。
 
  长远来看,A股吸引全球资金的潜力巨大。“在未来5到10年,流入A股市场的外资应该能够超过6000亿美元,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孙瑜23日在媒体电话会中表示。
 
  高盛认为,未来,随着纳入因子逐步上升至100%,预计将有超过3200亿美元流入A股。
 
  粮草先行:外资机构时刻准备
 
  大洋彼岸对中国市场的“淘金热”已经掀起。“美国的买方机构都在聘用有中国行业背景的分析师或是基金经理,并积极询问与A股市场相关的结构性产品。”孙瑜说,今年以来,美国机构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渐浓,主要由于今年美股波动性急剧上升,美元走势也不是太强。MSCI首次纳入A股是个很好的契机。
 
  瑞银走在了业务推进的前列。“在迎接A股加入MSCI方面,瑞银做了很多工作。”房东明表示,除了长期保持与监管的沟通、推动制度形成,瑞银还在市场与投资者方面加强推广。近1年来,瑞银通过路演等不同形式,组织研究、销售和交易团队与投资者见面,带领中国公司、交易所等人士,与海外投资者进行介绍和推荐。
 
  此外,瑞银在内部基础建设上也做了充分准备,对与A股纳入MSCI相关的业务端、系统平台加大了投入。
 
  其他海外机构也在“招兵买马”,补齐对A股的研究“短板”。据路透报道,摩根士丹利已在3年内将其中国股票研究的覆盖范围扩大了1倍至逾200只股票。花旗计划到2018年底将所追踪的中国个股从去年的170只增至250只,并且计划在中国研究团队中增加6名员工。
 
  更长远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外资机构业务布局正逐步深化。日前,瑞银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增持瑞银证券股权至51%。“这将有利于瑞银不断开拓业务,尤其是资本使用型的业务。”房东明表示,未来在相关衍生产品、融资融券等资本使用型的业务上将加大投入,同时保持传统的经纪业务的优势。
 
  摩根大通5月14日宣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岸业务能力的计划。不仅包括已经递交的申请——寻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还有一项增持计划——摩根资产及财富管理正安排磋商,将其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我们将继续招贤纳士,为商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中国市场发展。”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