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税延养老险配完善新命题:债券违约风险或有增无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2日

    税延养老保险配套完善后的新命题: 债券违约风险增加 信用定价能力需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5月18日晚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及产品示范条款,这标志着与税延养老保险配套的相关办法全部出台完毕。
 
  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保命钱”,养老金的管理备受关注。从性质上分析,保险资金与养老金具有同类属性,这意味着在投资运营上更为契合。不过,随着资管新规落地,金融改革深化,大类资产配置对其产生的新影响值得关注。
 
  与养老金投资目标相同
 
  在资金安全稳健运作上,《管理办法》多有强调。例如,税延养老保险资金运用遵循安全审慎、长期稳健原则,根据资金性质开展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定期评估资产配置比例、投资策略和风险状况,确保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追求长期保值增值。
 
  对此,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从国家层面看,税延养老保险被视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对资金安全性和稳健性有较高要求,无论是产品精算能力、投资管理能力,还是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上,都应对保险公司提出门槛要求。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安全高效的养老金管理中,投资水平是关键。保险业是我国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养老保险市场和养老金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在投资运营的过程中,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有着共同的目标,即稳健、保值增值、讲求长期价值投资和分散化的多元化资产配置。
 
  目前来看,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从当前来看三支柱的发展依然不均衡。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养老金管理的长期健康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资管行业三大趋势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资产管理行业大类资产配置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养老金管理亦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标准化债券品种逐渐取代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4月2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对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划定更为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范围扩大,“非标转标”难度加大。
 
  其次,权益投资比例逐步上升。某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中国的权益投资正迎来价值投资时代,正在实现从比“快”向比“深”转变,A股已经进入价值投资新阶段,对长期基本面深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特别是注重价值投资的外资机构不断进入A股,将逐步改变其游戏规则。低估值、稳定增长的龙头企业仍拥有较强的配置价值。
 
  三是提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我国出台了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新政策,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港股通等战略机遇,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对照上述趋势,从保险业资产配置情况看,一是整体资产配置结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保险资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70%左右。债券投资中,国债和金融债占比57%,企业债中AAA级占比85%。银行存款的80%都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二是股票配置以大盘蓝筹股为主,沪深300股票占比80%。三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AAA级占比93%。免增信项目占比35%,其余设置了保证担保或抵质押担保。四是流动性相对充足,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占比13%。五是境外投资占比2.9%,总体规模较小。
 
  此外,多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险资金可以拉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债权投资计划不涉及多层嵌套,直接对接实体经济项目,没有绕道其他产品,也没有所谓的资金池。
 
  截至2018年2月末,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规模已逾2万亿元。其中,既有早期的南水北调项目,也有近期的国产大飞机制造项目;既有京沪高铁等重大工程,也涉及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领域。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提醒,在严监管和资金面偏紧大背景下,信用债违约风险或将有增无减,对信用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资管业构建投资组合时要先确定投资目标并理解投资风险,在均值方差最优化的框架下实现多元化投资。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