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脱贫基石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6日
走进兴国县方太乡,处处都透着浓浓的生机:山坡上,脐橙园充盈着花朵的芬芳、油茶树吐着新绿;田野里,钢架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近年来,方太乡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模式,重点发展脐橙、油茶、蔬菜、光伏等产业,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覆盖率达100%,筑牢脱贫致富基石。
务工加分红 生活有盼头
走进方太乡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绵延的山坡上,一棵棵油茶树结出了小果。50多岁的宝石村贫困户侯礼秀正与20多名村民一起在这里务工。“我们现在主要是对枯死的油茶树进行移除,种上新的油茶树,这样的活不算重,每天有70元的工资。” 侯礼秀熟练地栽下一棵棵绿油油的油茶苗。
该基地开发于2013年,现有成园面积1100亩, 按照“基地+能人+贫困户”的模式经营管理,覆盖帮扶全乡960户贫困户。而侯礼秀就是受益人之一。
侯礼秀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了,她一个人不仅要供儿子上大学,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生活一直较贫困。
“我们为侯礼秀申请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她把这笔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投到蔬菜基地,每月有450元的分红,还可以在蔬菜基地务工。”兴国县接待办驻宝石村干部邓经坤说。
“以前只能靠种田维持生计,现在每个月至少有20天都在油茶基地或蔬菜基地务工,加上两个基地每年的分红,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两边务工两份分红,让侯礼秀很满足。2017年,她家也如愿摘掉了“贫困帽”。
种好一棵树 众人齐致富
从方太乡万亩脐橙观光园瑶前片区基地的观景台往下看,层层叠叠的脐橙树遍布在各个低矮的山头,洁白的脐橙花如漫天的雪花点缀着果树,散发的香气引来不少蜜蜂。
脐橙树,对于方太乡果茶站原站长谢文鑫来说就是心头肉。自1993年分配到乡果茶站工作,谢文鑫就开始和脐橙树打交道。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到全乡各个脐橙园里察看脐橙树长势,并及时为果农管理好果园“问诊把脉”。
“如今,方太乡的脐橙树由之前的1万来株,发展到27万余株,脐橙年产量750多万公斤,年产值4500多万元,脐橙已成为乡里的‘致富果’‘摇钱树’。”谢文鑫为乡里脐橙产业有了如今的发展规模感到欣慰。
为了让这一产业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该乡还积极鼓励贫困户加入其中。当地对新种植5亩以上脐橙的贫困户给予2万元的政府补贴,仅2017年,全乡就有42户贫困户走上发展脐橙种植的致富路。
据统计,目前方太乡有340余户贫困户参与发展脐橙产业,通过投资入股、林地入股、参与管理和务工等联结机制,脐橙产业已成为方太乡乡村振兴的一项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利用好资源 多元化发展
走进方太乡井口村,行走在修葺一新的河堤上,聆听着哗哗河水声,呼吸着大山深处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而沿着蜿蜒的河道,竖立在河堤之上的光伏长廊也已投入使用。“我们利用河滩地建成的光伏长廊,将乡里4个贫困村的光伏指标300KW整合在一起,这样既不占耕地、林地,又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 井口村党支部书记赖福彪说,基地光伏在去年7月开始并网发电,每年可产生28.8万元左右的收益,为4个贫困村带来集体经济收入各7万余元,同时还拿出部分收益用于兜底保障贫困户分红,巩固脱贫成效。
在光伏长廊旁,一个个钢架大棚次第排列在平旷的土地上。大棚里,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这个占地100余亩的大棚蔬菜基地由该乡党员带动创办,已链接23户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入股或务工等方式参与基地生产。“土地入股每年有850元的收入,我又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至少有60元的收入。”当地贫困户廖理仪说。
如今的井口村,光伏产业、大棚蔬菜、茶叶基地等产业从无到有,这些产业和脐橙产业一样,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成为方太乡发展产业脱贫项目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