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本站报道组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4日
(本站讯)11月28日,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人民政协报共同主办的“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在北京举行。赣州市政府副市长邓又林参加了本次年会并代表赣州接受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颁奖。29日,副市长邓又林接受了中国金融网《金融会客厅》的专访。
主持人:放眼天下金融,聚焦高端智慧,欢迎收看金融会客厅。今天到金融会客厅作客的是赣州市邓又林副市长。首先我们要祝贺赣州市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称号。赣州是个好地方,我所知道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郁孤台就是赣州市的一个风景点。
邓又林:是一个标志性的风景点。
主持人:它是在市区吗?
邓又林:在市区,单独的一座山。这座山周边绿幽葱葱,山顶上有一个台叫郁孤台,郁孤台站上去以后,可以看到江西的母亲河,赣江的发源源头,汇合处,非常的漂亮。
主持人:那给我们介绍一下赣州的大致情况。
邓又林:赣州在江西的南部,是最大的一个设区市,它东临福建,南接广东,西靠湖南。它的国土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893万,下辖18个县市区,1个国家集体开发区,国土面积占到江西省的四分之一,人口面积占到江西省的五分之一,它是江西的副中心城区,经济总量稳居江西省的第二。
主持人:赣州有一个发展战略,就是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这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邓又林:这是2004年,我们第四位书记,也就是省委常委兼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调来的时候提出来的。
主持人:怎么按照这个思路发展呢?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邓又林:他提出这个战略以后,首先提出了以政策法规和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十大体系建设,首先是在体制、机制上力求同沿海发达地区接轨,这是一个。第二,我们提出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追赶型超越式发展战略。在我们发展战略定下以后,在发展的思路上还是主攻工业,利用我们非常好的自然优势,比如说我们是世界钨都、稀土王国,钨占到世界的储量40%,锡土大概占到40%。这是我们优势之一。我们通过这个延长它的产业链,提升它的产业水平,要着力打造在世界著名的钨及其刀钻具的加工基地。稀土利用它的应用方面打造成世界级的荧光粉、永磁材料基地。这几年发展下来以后,赣州的发展思路是超常规的发展,每年都是以10%几的增长速度发展,财税以20%几的速度发展。
主持人:我们在建设金融生态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很关键的一个是政府。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怎样来定位的?我们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有哪些经验给我们介绍一下?
邓又林:在金融生态方面吗?
主持人:对。
邓又林:这几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血脉。我们发展的理念是经济的发展,必须做强做大金融这个产业。只有做强了金融这个产业,我们的经济发展才有一种强大的来源,就不会使地方经济失血。
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一个就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金融服务办,作为专门政府协调金融发展、服务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壮大的这么一个机构。大家都知道,过去金融这块主要是靠中央管,地方政府原来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它服务,为它协调。我们成立以后,专门地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去为它服务,去协调它在发展当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立以后,我们赣州的整个金融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原来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上我们自己有一个地方性银行,加上一个农信社,这几年有了服务机构以后,第一个采取了走出去的办法,把我们市里面的赣州银行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做强做大。我们过去的赣州银行紧身于在中心城区,一个非常小的城市信用社改过来的。当年的资产,成立的时候大约有十来个亿。那么,我们现在遍布了赣州18个县市区全部设立了机构,另外在其他2个设区市设立了分行,今年还准备在省城设立分行,这是第一个。第二,我们通过引进来的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政策的吸引,通过政府的服务,现在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南昌银行已经落户在赣州。另外,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准备在赣州设立机构。金融机构扩大了以后,我们整个贷款规模就会相应扩大。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做的工作。
第二,加快了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对金融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地方方面,我们建立了对接的平台。通过政府定期、不定期的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政府和企业之间召开对接会,加强了银行与政府、银行与企业、银行与社会的联系,这样的话,使他们的信息得到了互相的沟通,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我们政府鼓励金融的产品创新。我们过去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存款获得资金的来源,通过正常的贷款来支持地方性经济发展。我们这方面一是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为地方的企业贷款,包括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包括一些风险的补偿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样的话,鼓励银行向地方经济服务。比如说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我们03年的时候,大概新增贷款的存贷比大概只有20%不到,非常的低,大量的钱就是往上面存的。过去地方政府,包括企业认为,在当地的金融机构不是给当地输血,而是抽血,把银行机构比喻成抽血机。因为当时的经济也欠发达,在当地存到的钱,全部上升到商家,我们这意味着什么呢?存100块钱,我们只用了20多块钱。这几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服务、一系列的创新,我们今年新增贷款比达到95%,就意味着我们这里的存款95%,存100块钱,95块钱在我们当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家不在赣州设有机构的一些股份制银行,光是今年一年就贷了将近65亿,有力地支撑了我们经济的发展。所以这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好。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我们除了银行贷款以外,我们自己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鼓励企业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上市。政府发行企业债券,发行了募投基金等等这方面基金公司来筹措资金,这方面我们也是做得非常好。
另外,一个金融的发展,除了正常业务以外,政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注意金融生态的建设。一个地方如果说没有一种金融生态,就不可能有金融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因为一个地方如果说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失信,就没有哪个人敢在你这里贷款,那么你的经济一定是受到影响。一个地方的城市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着力打造诚信、生态的金融城市。首先是讲诚信,我们把一些不诚信资料实行联网,海关、工商、税务、供电供水等这些,凡是有不诚信的记录,全部录入到人民银行网上去。一查询,如果你不讲信用,我们肯定会在以后贷款方面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
第二,政府带头讲诚信。我们这几年政府也通过给各家银行,特别是开发银行的工作做了很多,也负责了很多贷款。一到时间,我们不管怎么样,政府间的首先讲诚信,该还的如期还,该付息的按时付息,足额付息,特别是开发银行和整个城市建设,一开始给了15个亿,用完以后它主动追加到30亿,30个亿现在用得差不多了,最近它又准备通过赣州的综合评估给50个亿的授信额度,他认为赣州政府非常讲诚信,而且运作得非常规范。
主持人:这是诚信带来我们的好处,良性发展。
邓又林:现在很多银行,开发银行一进来以后,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都纷纷主动找我们政府。另外,我们对逃废债务的,不讲诚信的,还是采取了一些惩罚的措施。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联合工商、公安、法院等司法部门,打造社会公平守信、讲诚信的氛围,使得我们现在金融机构能够大胆地、放心地入驻赣州,因为有政府这种支持,他就很放心。
主持人:对,有政府做这种保障。非常好。赣州的确做了很多工作,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可喜,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往前发展的这种局面,有非常喜人的一个前景。邓副市长是主管金融的副市长,所以谈起金融来可以说是滔滔不绝,也的确是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绩。我们现在也要关心中小企业,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一个大家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让人关心的问题。赣州在这方面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邓又林: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我们原来传统的金融体制,过去叫做四大国有银行一统天下,而且它都是大银行,它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来顾及到一些中小企业,从它自身利益考虑以及自身防范风险考虑,它必定是追大企业、大项目。但是中国又是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这样的国情,尤其像这种设区市以下的,大量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那么如何解决呢?我们首先感觉到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因为把一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干不了、也不愿意干的事情、贷不了款的现象,让中小企业来做,让中小金融机构来承担。在这里面我们首先是壮大自己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赣州银行是由政府控股,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参与的银行,成立十年,资产扩大到十几个亿,由原来十几个亿,到今年140多个亿,它的服务对象80%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它的决策半径短,因为它的总部就在赣州,它调查、评估程序很短,而且总部说了、定了就行了,它不像国有商业银行,超过五千万报省里,五千万以上超过一个亿报中央,等你来回以后,什么机会都没有了。而我们这里很快,一两个月就可以解决,这是一个。
第二,我们充分利用地方农村信用社。现在整个农业的贷款主力军还是在我们的农村信用社。目前赣州而言,虽然有工农中建,还有农业开发银行等等这几家国家银行,但是真正对农业的中小企业的主力军还是在农村信用社。目前资产总的贷款,最大的额度也是在农村信用社,200多个亿,我们把它扶持好、服务好,让它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
第三,我们现在在推广和试点搞村镇银行,现在搞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去年一年的效果下来非常的好,而且获得了当年的盈利,获得了上级银监会部门的高度赞扬。另外,我们培植扶持小额贷款公司,现在全省率先开业了两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现在运作都非常好,这是一个层面,在金融机构上。第二个层面是建立担保体系,现在赣州目前有41家,总资产将近5个亿,如果按照放大到5倍的话,可以贷25亿,放宽到7倍的话,可以贷款35亿。现在这个担保体系已经变得非常好,因为有些中小企业,它没有有效资产作抵押,通过担保程式来进行担保。现在这个看来是非常符合赣州的实际,也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有了担保公司,正规的这些银行以后,就可以通过担保公司的有效担保来贷款,取得一个桥梁的作用。
同时,政府还有一个建立补偿机制。中小企业风险比较高,偿还能力、抗风险的能力比较低,银行也非常担心这个。我们政府建立补偿机制,比如说你进行担保以后,我给你千分之三、千分之几的补偿,另外如果出现了风险,政府的承诺,80%有政府的承诺,银行只要承担20%,政府专门建立了金融担保风险的补偿机制,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中小企业加以培训、引导,让他们规范运作,就是尽可能通过培训运作,让他们符合正规银行的贷款条件,就是职责培训,这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综合经营能力的一个方面,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
因为企业要发展,中小企业要成长壮大,除了规模上的壮大以外,档次上要提高,质量上要提高,所以我们不停地进行培训,让他们逐步符合我们的贷款条件,让他们运作很规范,使人家感觉到采集来的数据非常可信,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这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方面来讲,在国家政策的法律法规允许下,我们尽可能把现在的政策用好,把我们的作用发挥好,来引导大家。
主持人:邓副市长,最后还想请您就本届的议题谈一谈有关看法,这届议题是资本活市与城市产业升级。您刚才说到了赣州市的一些优势,比如说您说到一个很大的优势,比如在自然资源方面有一个很大优势,接下来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
邓又林:这次非常高兴参加第四届金融城市的市长年会,在这个会上,我们也荣获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这也是各个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关心、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我们这几年致力于金融生态城市建设成果的一种肯定。
这个会议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听了一些领导专家的精彩演讲,很受启发,我觉得这个以后要继续的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希望有更多的城市参与进来,有更多的专家来跟我们讲。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称号,我觉得我们刚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下一步第一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一下这几年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比如说我们现在对于金融办下一步要赋予更多的职能,除了服务以外,对地方金融机构,比如地方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信社这方面赋予更多的监督指导的职能。对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同他们的联系、沟通,把政府一些意图及时地传达下去,把企业的需求及时传达过去,把银行的一些建议、好的做法也及时传达到政府,更好地沟通。把这个体系建立得更完善,在原来的基础上,政、银、企的承接机制、沟通机制更加完善。另外在政策上,我们想制定更多、更好的一些措施政策来扶持金融业的发展。比如说有些对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我们正在考虑建立一种矿业银行,因为赣州的钨和稀土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现在整个市场价格都下跌,对企业影响很大,我们就想建立这样一种银行,在市场低谷的时候,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一个专门的银行,来去收储它,作为战略收储。政府给它贴息,给予补贴等等方面,让它发展起来,这是一个。
第二个,下一步对村镇银行这块,发展的步伐要更快,力求每个县都覆盖得到。我们现在只有2家,下一步覆盖到以后,可能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扶持。对小额贷款公司,我们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导、规范,把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一些政策,让它健康的发展。
第三,我们对金融的宣传力度更大。现在很多社会上,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对金融的知识很肤浅,除了存款就是贷款,它还有很多方面的作用了解不多。我们下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性,使大家更多了解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只有了解以后,互相之间才能沟通,这是第三。
第四,我们要打造更加生态的一种金融环境。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现在赣州也做得很好,目前说白了,贷款最大的问题还是信用的问题,我感觉这是最主要的。
主持人:等于说我们虽然从信用体系建设当中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将来还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好。
邓又林:对。如果你讲信用以后,哪怕你的条件暂时不符合,就是你的抵押物没有这么好,你的信用等级上去了以后,也不完全一定要百分之百要有物品来作抵押,有很多是凭信誉度作抵押,我认为这方面非常的重要。大家要培训一种诚实守信的意识,那么金融生态的建设才能达到稳定。
主持人:看来这是一个长期任务。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期的金融会客厅就到这里,感谢你的收看,下期再见。
相关阅读:
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主题论坛11月29日召开 副市长邓又林发言
本站现场报道: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主题论坛(一)
本站现场报道: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主题论坛(二)
本站现场图片报道:中国金融市长年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