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人行定南支行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4日
(本站专稿)当前,银行对信用等级高、资信程度好的企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和逐步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对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一般的企业,实行贷款总量控制,并视风险程度分别采取保证担保或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对信用等级较低,资信程度较差的企业,贷款要严格控制,并实行抵押担保贷款方式。因此,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授信。日前,人行定南支行对银行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目前有六大因素影响银行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独立性不强,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借贷利益关系,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为了稳固客户和扩大业务规模,往往把关不严,提供不实财务、经营数据,易于出现关系化评级等现象。
评级方法过于依赖数据模型,风险揭示不足
当前,赣州市银行业都基于打分卡模型来构建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但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是评级的基础是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难以对未来偿债能力准确预测;二是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依据;三是行业分析与研究多有不足;四是现金流的分析与预测尤显短板等。特别是目前我国的财务审计市场和监管体制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数据水分较多,信息失真严重。这导致仅靠数据模型得出的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内部评级方法过于依赖评级系统,难以准确、全面的揭示信贷风险
目前由于各家银行缺少专业的信用评级人员,银行业内部信用评级过分依赖评级系统进行自动评级,很少深入到企业进行实地评估,不注重企业的可变因素,忽略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致使评出来的结果不能准确、全面地揭示企业的实际风险。
无法完成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评级业务
当前,由于赣州市银行业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把握跨地区、跨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全面资信状况。大集团一般都存在跨地区跨银行开展融资业务行为,内部资金调动频繁,资金在集团内部往往跨行流动,而且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内外的关联度高,关联企业互相出资、互相担保、互相兼职,单靠一家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很难把握其全面的资信状况。
借款企业的局限性,客观上产生挤出效应
当前银行贷款客户均为行业或地区的优质客户,这些客户不具备行业客户的全部特征,因此内部评级体系对真正的行业风险揭示不足;反之,由于进入内部评级系统的借款企业都是优质客户,导致有时内部评级又过于苛刻或片面,制约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企业信用评级各自为政,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
赣州市银行业对借款企业的评级方法、指标体系及结果标识与含义都不一致,不具备可比性,如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信用等级分别为二级十二等、三级八等、四级二十等、四级十等,给银行间信息共享和互相认定带来了困难,容易误导企业的判断。同时,商业银行各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制规程、开发系统、组织实施,对一家客户重复评定,不仅收效甚微,而且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特别是,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一年,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的评级工作量相当大,大多集中于特定的时间完成,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甚至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经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