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迪凡
2015年1月1日,市民在江苏南通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直营中心选购进口商品 视觉中国图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习近平表示,希望发达国家对正常合理的高技术
产品贸易停止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的重要举措,涵盖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
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
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对中美贸易中美方的对华贸易逆差一直耿耿于怀。中方则在各种国际场合多次表示,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
实际上,自2007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日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给出数据:“2007年,我们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占GDP比重9.9%,到去年只有百分之一点几。”
同期,就美国而言,最近几年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全球
金融危机的时候达到了4.9%,现在降到2.3%。
同样是出口大国的德国,即便在金融危机后,其经常项目盈余也未缩水。根据德国统计局数据,在2016年以及2017年,德国经常项目顺差均占到GDP比重8%左右,而其预测到2018年这个比例也才会勉强下降到8%,不过德国方面并不认为这是重商主义政策导致的,而是源于德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消费少,家庭储蓄率居高不下。换而言之挣完钱后国民存的比花的多,所得差额必然会表现为净出口。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第一
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消费已经是中国
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国内消费市场庞大,这也是中国(在贸易战里面)的最大本钱。”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也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就在几年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还是重要国家之中最大的,且为保持出口需求,人民币也维持在低汇率水平。
萨默斯表示,然而当下的中国全球贸易顺差已经比美国几年前的谈判目标要低得多,且中方还花了大约1万亿美元支撑人民币汇率。
萨默斯指出两点,其一,造成经济重新调整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协定,而是由于新兴市场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这不是美国可以阻止的事。
其二,特朗普所认为的此前美国通过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的观点是错误的。特朗普认为,如果不在对华多边施压中采用恐吓手段,其结果往往无效,但是上述贸易顺差的历史案例表明,这种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习近平指出,5年来,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耿爽表示,目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困难。在此形势下,中国高举贸易投资自由化旗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呼吁各国寻求合作共赢,并且主动宣布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方用实际行动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注入了强劲动能。
萨默斯在文章中也写道,美国罔顾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和全球贸易系统而行,只能让其他国家在贸易战中选择站在中国这边。而这样的结果不仅令中国在反制美国时更加容易,还会降低美国制裁的实际效力。他认为,中国仍然可以向其他市场出口,而那些使用中国零件的美国生产商则不得不为关税买单,最终丧失了自己的竞争力。
周世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此次误判了形势。1950年,美国的GDP占全球一半,到2001年,这一数据变为33%,2016年下降至24.66%;而中国GDP在2001年占全球GDP的比重为3.8%,2016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5%,是美国同期的62.2%,去年中国GDP已经达到12.25万亿美元。现在已经不是离开美国地球就转不动的时代了。
比如,此次中方对美拟定的反击清单中就包括猪肉。周世俭认为,欧洲对此反应很积极,因为德国猪肉产品有机会填补美国的空档。
中国和奥地利在8日的联合 声明中也写道,双方将在尊重对方国家安全和质量监管要求前提下,共同致力于为彼此优质商品开放市场,例如中国进口奥地利猪肉和水果。
同时,中方也一再提出,希望美国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
一方想多买,一方也要多卖,目前中美贸易在大豆等农产品的贸易额度上已经处在高位,而美方要让中方削减顺差,也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商品清单来。“到底要让中方买什么呢?”周世俭指出,下一步还是需要美方切实放松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