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各环节“套路深”“爆款”多是造假重灾区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记者 白田田 刘巍巍 长沙报道
对体系庞杂的跨境电商来说,“假货”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近期密集曝光的假货事件显示,在海淘假货产销链条里,不仅
产品本身造假,购物小票、入境证明、快递信息皆可造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爆款”多是造假重灾区
假冒品牌化妆品8万多件,涉及多个国际大牌,涉案金额达1000多万元……前段时间,江苏苏州警方经过6个月的侦查追踪,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品牌化妆品案,牵出一条海淘假货生产链。其中,一个制假售假窝点的假冒伪劣化妆品,警方动用了3辆卡车才清空。
窝点仓库内的假冒产品大多数是正品专柜长期断货的“爆款”,比如一款品牌唇膏,专柜价格近200元,正常“海淘”渠道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犯罪嫌疑人将这些假货以正品的名义,通过多种网购平台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地。
苏州警方调查发现,为了以假乱真,不法分子花重金研制配方,制造出来的假冒化妆品不仅外包装和正品几乎一样,甚至连气味、颜色、质地、使用效果也极为相似。办案民警在取证过程中曾让多名正在使用正品唇膏的测试者检验,无人能一次辨别真伪。
据了解,假冒化妆品成本只要十几元甚至几元,但成品价格可以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余芳说,海淘假货问题,大量集中在所谓的“爆款”。因为这些产品知名度高,销售火爆,假货容易卖出去,并且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海淘各环节“套路深”
尽管不少跨境电商宣称“100%正品”“假一罚十”,但由于跨境购市场主体多、交易链条长等原因,消费者在每个环节都可能遭遇谎言和陷阱。
一方面,货源难保障,造假掺假花样繁多。一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说,大多数电商平台采取向贸易商采购或者吸引卖家入驻的模式,这很容易出现造假问题。即使有的跨境电商平台宣称全部直采自营,也难以确保采购人员买到正品。
在广东做过海淘业务的知情人士范平(化名)说,一些贸易商“搞名堂”,刚开始供应的全是真货,随着销售量增多,开始掺假。有的假货源头在国内,然后“海外镀金”,有的在公海上造假,有的进口大桶原料,在国内进行灌装和包装。
另一方面,物流猫腻多,凭证眼见非为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海淘商品从采购到进口的各种单证至关重要,而这些都成了造假对象。连购物小票都能“动手脚”,可以录入和修改相关信息,标价随意填写。
范平告诉记者,卖家常用的手法是“掺着卖”,真假单证混在一起。比如销售1000件商品,10件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口,有正规采购详单、受权经销证书、关税清单、发票等,其实另外990件是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甚至假货。
“如果订单量大,有的快递公司帮着造假。”范平说,快递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发货地点,消费者看到物流信息显示“商品已从保税仓寄出”,实际上可能是从内地发货。
发展还须跨过多重关卡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接下来还需跨过维权关、安全关、监管关,让消费者真正能够放心海淘。
首先,莫让海淘成为消费维权的“真空地带”。在北京工作的韦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她说,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到疑似假货后,没有办法鉴定真伪,也退不了货,只能自认倒霉。范平也表示,跨境电商平台一般不支持消法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如果消费者坚持退货,需要出具证明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假货的检验报告。卖家正是抓住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不担心遭投诉维权。
其次,产品安全责任不能“一免了之”。美妆个护品、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品是海淘主要品类,也是事关健康安全的高风险产品。而跨境电商平台一般都有“免责条文”,声称境外物品适用的标准可能与国内不同,由此造成的危害由消费者承担责任。这导致一些有安全风险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直邮等形式流入国内。
此外,跨境电商还应堵住监管漏洞。余芳认为,海外商品进口的监管难度确实比内贸大,跨境电商行业要加快建立诚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溯源体系,并有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来创新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