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消费金融上演“冰与火之歌”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4日

    证券时报记者 胡飞军 刘筱攸
 
  近年来,由于消费升级和消费理念转变等,加之金融科技发展推动消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行业进入盈利的“丰水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直言消费金融整体业绩增速已经放缓,行业“冰与火之歌”的分化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发展增速已放缓
 
  “虽然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业绩蓬勃发展,但对比去年中期业绩报告,不难发现其增速有所放缓,而且行业‘冰与火之歌’序幕缓缓拉开。”消费金融业内人士、上海交通大学程雪军博士表示。
 
  发展较早作为行业唯一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2016年,捷信消费金融营业收入68.26亿元,增长156%;净利润9.31亿元,增长2721%。而2017年,捷信消费金融全年营收132.4亿元,增长106%;净利润10.2亿元,增幅为9.8%,增速大幅放缓。
 
  另一个案例是,起步于2015年的招联金融,2017年营收41.63亿元,净利润高达11.89亿元,约为2016年净利润的3.5倍。不过,2017年上半年,招联金融营收22.97亿元,增长2602.35%;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增长982%。
 
  比较而言,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招联金融去年下半年增速均大幅放缓。
 
  与此同时,招联金融去年净利比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三的马上消费金融,高出超6亿元,差距明显。
 
  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由于去年下半年监管划定现金贷利率红线等,导致一些公司主营业务承压,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加之市场资金成本和获客成本上升,“获客平均成本从以前的50元/人上升到现在的一倍以上,甚至一些新的长尾客户获客成本达到500元/人。”消费金融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摊薄。
 
  程雪军表示,在新监管形势下,大量滥于金融创新,藐视金融监管的消费金融机构将会逐渐被规范整顿,最终,以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的持牌经营机构将会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主导。
 
  严监管比拼核心竞争力
 
  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在严监管之下,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回归有序以后,之前存在的多头借贷和借新还旧将被强约束,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也进入了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
 
  近两年来,伴随着货币政策转为“稳健中性”与金融监管的推进“去杠杆”,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社会整体资金水位的下降,资金成本的上升。在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银行选择合作伙伴需要考虑合规性和资金安全。
 
  赵国庆认为,这对于具有强大风控能力、合规能力、场景适配能力的消费金融机构而言,议价能力反而提升了,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此外,在消费金融具体获客方面,目前招联金融由主打纯线上,开始布局线下;捷信的纯线下展业,开始转向线上;马上消费金融则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赵国庆认为未来一定是双线并发作战,才能抢占更多的获客空间。“从线上场景来看,线上流量基本集中在几大巨头手里,获客价格也在水涨船高,现阶段来看,成本可能略高于线下,但是线下场景也上演着大鱼吃小鱼的流量集中并购,从长远来看,获客成本线上线下是趋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线上零售商大举并购线下的原因。”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