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凝聚金融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会昌县金融扶贫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黄清元 钟琦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3日

  “多亏了银行的贷款,让我顺利地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我养了2500羽河田鸡,行情好的话光养鸡的收入就能有5万多元,我对脱贫致富越来越有信心了。”近日,现年54岁的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贫困户李有洪高兴地说。他之前苦于资金短缺,养鸡规模小,收益较少。村里的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解决了发展难题。
 
  近年来,会昌县积极创新,探索多种金融扶贫路径,深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信贷通”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并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发力补齐村集体经济“短板”。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扶贫政策,该县巧引金融活水,凝聚金融力量瞄准“穷根”开“药方”,兴产业富农民,实现“造血”式扶贫。
 
  用好“试点”辟新路
 
  会昌县是国定贫困县和罗霄山片区特困县之一,农民有通过银行融资发展产业的强烈愿望,但苦于抵押物不足,贷款受限。为了真正让农民盘活资产,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致富,该县以激活农民住房财产权为突破口,开展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并于2015年12月被正式列入了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行列。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力推五项政策、突破五道关口”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会昌做法”已基本成熟,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曾生贵是会昌县麻州镇增丰村村民,从部队退伍后,他回乡经营起了门业。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深感技术落后的曾生贵想引进更为先进的车床设备,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设备一直难以更新。“以前经营遇到资金短缺的时候,我会利用自己的信用度去融资,不仅要付利息,而且融资金额也不大。自从有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政策后,我用自己的一栋自主楼房作抵押,顺利从银行贷出了50万元用于设备升级。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今年我在县城也增开了一家门店。”曾生贵说。
 
  近年来,会昌县充分发挥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协调多部门联动,号召多家银行主动介入,建立完善的制度方案和激励保障措施,切实减免收费,实行优惠利率,加强保障措施。截至今年1月末,该县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3061笔43992万元,其中累计为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648万元。
 
  巧借“活水”促增收
 
  “利用政府的产业扶贫资金,我们顺利地扩大了铁皮石斛的种植面积,通过种植铁皮石斛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越来越多,现在连其他村的贫困户都加入了合作社。”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紫云山休闲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华玉说。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获得贷款200万元,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达50亩,吸纳周田镇4个村共300户贫困户成为该合作社成员,享受每年600元分红,并吸纳贫困户用工18人,使2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为了有序推动产业扶贫贷款,会昌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多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掌握了解产业扶贫贷款发放情况,并于2017年4月出台了《关于完善“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的通知》。同时,该县编印了“产业扶贫信贷通”宣传手册,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走村入户入企政策宣传,同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意愿及资金需求情况。除此之外,该县还积极探索“政府+银行+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3+1产业扶贫模式,不但让贫困户增加增收渠道,而且为扶贫企业有效解决了贷款难问题。2017年,会昌县共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5516笔、31271.8万元,户均贷款5.67万元,其中发放贫困户贷款19798.8万元,惠及农户4098户,户均贷款4.83万元。
 
  补齐“短板”助振兴
 
  “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想办一点事情都难,如今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村里办事老表心更齐了。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合力鼓起村级‘钱袋子’。”会昌县高排乡团龙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林说。团龙村以前是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没有任何产业,村里办公开支仅仅依靠县财政下拨的3万元办公经费,没钱办事,更不敢办事,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依托各类利好政策的叠加支撑和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高排乡团龙村打造月季花海、金凤山旅游、湿地公园等景点,利用旧民居开发“花间集”民宿、“桃花坞”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接待场所。2017年,团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近5万元。
 
  新一轮发展村集体经济热潮兴起后,会昌县、乡、村三级共同发力,着力补齐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做好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集约利用文章,鼓励先行先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会昌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2017-2019年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对发展路径、推进措施、政策扶持、部门职责、工作保障等进行明确规定。从2017年起,会昌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直接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设立发展集体经济达标奖,对当年村级集体经营性净收入分别为5万元、10万元、15万元以上的,每村奖励1万元、2万元、5万元,用于集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同时,会昌县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积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采取“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等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每个村最高可申请贷款1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收益由贫困户共享,相关资产归属村集体。
 
  如今,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全域规划,243个村全部建起了功能齐全的村委会、医疗室、文化活动场所,6个贫困村整村退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和谐秀美画面次第展开。2017年会昌县244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941.34万元,平均3.86万元,同比增长317%,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