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赣州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五年成就与展望——新作为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本站报道组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9日

    2004年初,赣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十大体系,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键性的内容列在了第二位。五年来,全市金融有关部门围绕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赣州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赣州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新作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显著成效

    五年来,金融部门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金融先行、率先突破”的号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和“对接”、“率先”两个关键词,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在思路上对接,在行动上合拍,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全市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顺利完成,农行股改有序进行;农发行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业务功能扩展;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顺利进行,至目前,第一批完成统一法人改革的县全部挂牌营业,全市已有18家农信社获得央行票据兑付资金3.64亿元;赣州银行在南康、瑞金等10个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并在新余设立分行;邮政储蓄银行赣州市分行成立,并在17个县设立支行;龙南、瑞金、信丰设立了外汇管理支局;新华人寿、天安财险等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我市保险分支机构已达22家;证券机构也有7家;赣州市本级、南康等县(市)40家信用担保公司先后成立,注册资本4.38亿元,已累计为1888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担保总额12.71亿元。全省首批、赣州第一家村镇银行——南康赣商村镇银行开业成立;全省首批试点通盈、汇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引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招商银行、南昌银行赣州分行有望在年内入驻赣州。

    (二)推进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支持成效显著。在间接融资方面,全市金融部门围绕区域重点,合理高效配置信贷资源,在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基础产业、弱势行业也得到较好的支持。从总量上,至2009年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8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54.30亿元,增长36.18%,同比多增104.72亿元,是2004年的2.39倍。从增速上,2004-2008年间,区域信贷投放年均增长17.5%,高于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贷款对GDP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在直接融资方面,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资加大支持力度,如江西省第一个地方发行债券项目——“2009赣州发展债”15亿元发行;2008年,江信国际第一次在我市发行2亿元“赣州香港产业园民生工程集合资金信托融资”产品;2009年,我市第一只创业投资基金——赣州高能矿业及能源基金即将发行。

    (三)推进创新金融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金融服务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一是产品创新不断。存款业务由传统业务扩展到本外币结构性存款和外汇理财;贷款业务向个人渗透,贷款抵押、质押方式扩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5年来,各金融机构创新、引进适合本地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50余项。多种金融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先试点,如农业小企业贷款、矿产品质押贷款等;寻乌、龙南列入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宁都、兴国列入全省水稻保险试点县,寻乌列入全省柑橘保险试点县。二是结算手段改善。全市大、小额支付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跨行支付清算的每日零在途;“农民工银行卡”投入使用,目前已发卡20余万张;赣州市商业银行推出“长征卡”、“万家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施行;城区网点自助银行设备覆盖率近50%。三是服务方式改善。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承诺制服务;分企业制订金融方案,强化对重点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改善外汇金融服务,强化了辖内所有17个县级人民银行协助履行办理外汇登记、资本金和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立核准、出口收汇核销等职能;赋予瑞金市、龙南县支局区域化管理职能;开通了人行南康、大余等支行出口收汇远程核销系统。

    (四)推进信用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一是广泛普及金融知识。结合金融服务体系进园区、社区、市场、乡村,先后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120余次,使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金融、理解金融、支持金融。二是大力开展金融信用环境整治活动。先后制定了《关于赣州市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前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营造诚信氛围,创建金融生态区,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建立了金融维权联席会制度。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金融和法院等部门为成员的金融债权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组织有力、沟通及时、整体联动、防范到位”的金融债权维护机制。四是采积极开展信用创评活动。先后共评选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先进县(市)25个次,金融信用乡镇113个次,金融信用企业410户,文明信用农户6.57万余户,并督促落实了优惠承诺。

    (五)推进风险防范管理,金融安全稳定得到巩固。一是成立了由市政府主导的赣州市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领导小组,及其银行业风险日常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预警和应急处置三个办公室;二是建立了金融稳定协调、金融信息共享、金融风险监管例会制度等工作机制,构建了金融风险防范的信息反馈网络和应急支持网络,形成了维护金融稳定整体合力;三是建立完善了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效应监测体系、辖内经济运行监测体系、金融业运行监测体系三大监测分析体系,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四是制定出台了《赣州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赣州市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赣州市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五是积极推进在金融协作和交流。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区域边际金融协作组织-赣粤闽湘边际金融协作组织,包括赣州、韶关、梅州、龙岩、郴州四省五市,并在设区市第一个举办大型的金融生态论坛、宏观金融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金融支持产业转移论坛。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明显好转。2008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盈利额达10.15亿元,上缴税金1.49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6.05倍、2.77倍;全市各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1.8亿元,是2004年的1.88倍;证券交易成交量723.84亿元,是2004年的21.52倍。至2009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按不良贷款率为4.71%,比年初下降1.86个百分点,达到历年最低水平。

    (六)推进协作平台建设,实现政银企互利共赢。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金融服务办公室”,专门为金融业的发展进行协调和服务;建立了金融运行分析、银企洽谈、金融产品和产业项目推介等沟通协调机制、预测分析机制、服务跟踪机制,搭建了联系互动平台。如坚持每季由政府主导金融运行分析会议制度,参会人员扩大到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政府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在内的负责人;先后开展了金融产品推介、银企签约活动20余次,签约金额共计260余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企业贷款资质培育制度,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启动企业贷款资质培育工作,两年多来,共有111户企业通过培育获得了23.53亿元贷款,同时企业信用观念得到增强、企业资信等级节节提升、企业经营活力持续上升;在全省第一个建立区域金融网站平台--“赣州金融网”。

   (本站9月28日“赣州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五年成就与展望”新闻发布会 现场报道)

    “赣州市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 新闻导读:
    ·
五年成就与展望——新思路
    ·
五年成就与展望——新作为
    ·
五年成就与展望——新经验
    ·
五年成就与展望——新起点
    ·市政府副市长邓又林 作重要讲话
    ·
市金融办主任李世祖 答记者问
    ·市人民银行行长钟敏 答记者问
    ·
市银监分局局长刘源彬 答记者问


分享: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