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京沪入局抢人才:北京新“通道”上海新“高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8日

 
    【编者按】硝烟还未散,“人才战”再升级!这一次,战况更激烈。从3月22日开始,西安人才落户政策再次升级,全国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在线办理即可落户西安。短短4天时间,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近1.7万人!
 
  如果说这只是去年二线、新一线城市人才战的延续,那么近一周以来一线城市“大块头”们的出手,则标志着“人才战”进入了新阶段。3月21日,北京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月26日,上海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峰”,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广州、深圳,此前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人才新政。
 
  所谓“人才新战”的新,不只是一线城市作为新角色的加入,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人才新政具有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
 
  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人才越来越成为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资源,以前一线城市靠行政级别、资源垄断便可以高枕无忧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需要它们赤膊上阵参加“抢人大战”。这是大城市引领城市群竞争的新阶段,这也是人才引领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时代,又有哪一个城市不希望“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呢?显然,“人才战”不会结束,在一线城市开足动力借助“敛才”巨泵虹吸人才的情况下,还将演化为一场真正的持久战!
 
  北京新“通道” 最快5个工作日的引进速度
 
  每经记者 舒曼曼 
 
  古人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的培养自古都放在重要位置。“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的这句诙谐幽默的台词更是道出了人才的价值。
 
  在中国经济正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时代背景下,人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旺盛活力源泉。而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受到各大城市的争抢。2017年以来,武汉、上海、南京等一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如今,北京也按捺不住,加入城市人才争夺战。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并加大对符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引进。众所周知,北京是人才的聚集地,人才资源应该不缺乏,为何也来抢人才?
 
  人才配偶子女可随调随迁
 
  此次北京加入人才争夺战主要是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对各类创新主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记者注意到,北京人才新政的关键词不乏科技创新,同时覆盖行业范围比较大。其中,对“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中国籍入选专家;“万人计划”、“高创计划”、中关村“高聚工程”的入选人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可开通“绿色通道”,最快5个工作日办理完成引进手续。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秘书长赵秀池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从北京人才引进的内容上来看,与其他城市相比,人才引进的门槛和级别相对较高,主要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这也与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吻合。
 
  此次人才引进还突出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在京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工程等任务或进行其他重要科技创新的优秀杰出人才,近3年获得股权类现金融资1.5亿元及以上的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创业团队领衔人或核心合伙人,可以为团队成员推荐申请人才引进。
 
  据了解,北京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人才及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引进力度。包括在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总部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中承担重要工作,近3年每年应税收入超过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一定倍数的(企业注册在城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为8倍,注册在本市其他区域的为6倍);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主体中承担重要工作,近3年每年应税收入超过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一定倍数的(机构注册在城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为20倍,注册在本市其他区域的为15倍)。
 
  记者了解到,以2016年北京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7706元计算,注册城六区和经济开发区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最低门槛,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月工资收入至少在4.6万元左右。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最高需要月入15万余元,年收入需达到近200万元。
 
  为更好地为人才松绑,解除后顾之忧,破除人才引进障碍,人才引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三城一区”引进的可放宽至50周岁,个人能力、业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的可进一步放宽年龄限制。引进人才无产权房屋的,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或聘用单位所在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集体户办理落户,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加码保障“新北京人”权益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曾表示,北京的优势说到底是在科技和人才这两大块,人才是富矿,发展产业要和科技创新、人才优势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要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文化等更适合于北京自身优势发挥的产业,比如说高技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限制一些资源供给不足、环境相对脆弱、劳动力成本相对偏高的产业。
 
  实际上,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出现双降,这或许是北京出台人才新政加入“抢人大战”的原因之一。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了解到,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同比下跌0.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9.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万人。
 
  在此通知出台之前,北京市早在2017年12月31日便发布《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并提出对创新团队的一系列激励措施。
 
  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介绍,符合人才引进的个人可通过单位申请并办理落户手续,目前符合条件外地人还可通过积分落户和办理北京居住证渠道享受到同等待遇,但目前积分落户相应政策还没有下来。
 
  作为人才聚集地,北京在保障“新北京人”的权益上也在不断加码。在加快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的要求下,符合条件的“新北京人”可以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北京一家办理工作居住证的中介机构表示,外地人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可享受在京参加摇号买车购房以及子女在京入学等福利,由于工作居住证设置了3年有效期,因此被称为“短暂的户口”,申请门槛也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在有指标的单位连续6个月社保和个人所得税证明即可。
 
  赵秀池坦言,人才的流动随时在进行,一般高端人才由于收入高,可接受的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其流动性并不大,而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城市,会更多地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才进来,级别越高的城市吸引的高端人才就会越多。
 
  上海新“高峰” 七大突破打造“人才梦之队”
 
  每经记者 吴凡 
 
  继2016年9月份上海颁布人才“30条”后,2018年3月26日,上海再次推出了人才重磅新政。
 
  当日上海市举行人才工作大会,并正式对外公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2015年的人才“20条”,到2016年的人才“30条”,再到如今提出打造“人才梦之队”,可以看出,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3月27日向记者表示,近期包括深圳、北京都推出了各类人才政策,而且联想到此前包括南京、南昌等城市的人才政策,所以实际上类似政策不是偶然的,体现了当前此类城市政策管控的导向,也是新型城镇化下的一个大背景。
 
  已具备“协调亚太的能力”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当前许多城市已充分意识到人口、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把人才问题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中统筹规划,才能够精准地“抢到”城市经济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吸引更多的人才,早在2015年7月,上海就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这也就是最初的人才“20条”。
 
  其后在2016年9月,上海再次推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后者即被称为人才“30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人才“30条”政策主要就明确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等方面作了完善,以此激发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而从此次推出的方案中不难看出,该方案较人才“30条”又有了新的突破。
 
  记者了解到,此次方案主要就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包括明确集聚造就高峰人才的重点领域、建立国际通行的遴选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等。
 
  宋清辉认为,目前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开放”,因为开放对人才的集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次是“总部经济”优势,目前在沪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量已超过千家;最后是上海存在“协调亚太的能力”,在综合优势方面具有了与香港、东京一决高下的优势。
 
  外国人才占全国比重超1/5
 
  “落户”、“安居”等问题,是各类人才普遍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此次方案中提出的“健全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社会保障”则从7个方面提供系统保障,解除高峰人才及其团队的后顾之忧。
 
  在留沪人才的居住问题上,记者发现,2016年的人才“30条”就提出,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单位租赁住房)等配套服务设施。
 
  此次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用人单位、综合各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级支持资金的多方作用,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当前政策层面看,对于类似购房政策和补贴等,说明在上海高房价的背景下,实际上会有各类鼓励或刺激性的政策。考虑到上海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所以类似政策能够导入更多的人才,这也将利好城市人才结构的调整。
 
  而在外界较为关注的落户方面,记者发现,一方面上海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另一方面仍然求贤若渴。
 
  记者了解到,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另一方面,仅2017年上海就引进国内人才近6.2万人;近两年上海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逾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重点人才近9000人。
 
  此次方案则对人才的落户进行“升级”,即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本市户籍。
 
  除了面向国内“招贤纳士”,上海也在积极吸引国外人才。
 
  据了解,近两年,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申办了在沪永久居留。2017年,上海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
 
  此次方案也提出,将优先申办中国国籍和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
 
  广州新“抓手” 真金白银补齐金融人才短板
 
  每经记者 方京玉 
 
  由二线城市率先打响的人才争夺战硝烟还未散去,一线城市的加入,让“抢占人才高地”再次成为经济引擎城市2018年的开年主题。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面对2017年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人才吸引政策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终究坐不住了,先后各自推出人才吸引政策。
 
  为在2018年的人才竞争中夺得先机,广州于2017年12月就提前发放高层次人才认定、保障以及培养政策。相关方案计划在5年内投入15亿元,对经认定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厚待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广州最先落地的政策可见,“金融”与“基础教育”是两大抓手。
 
  去年认定300余高级金融人才
 
  2018年3月20日,2017年广州金融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并确定了2017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的入选人员,包括1名金融领军人才、112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216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实际上,对于广州市政府来说,吸引金融人才战略绝不仅仅只是“人才引进”风潮吹来的突发奇想,而是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执行的稳健、长期计划。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博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落户门槛比较低,从2017年开始就变得更加宽松。
 
  在彭澎看来,广州市政府对金融人才引进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广州目前的金融产业结构不无关系。“离广州不远的深圳拥有深交所,对于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然更强。之前,广州的银行业比较发达,但是目前从证券交易公司以及PE、VC公司的集中度来说,深圳的吸引力超过广州。”
 
  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也是广州市政府一直着力寻求解决的问题。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今年3月表示,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3年以来,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与北上深等城市相比,广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接下来还要加大力度来增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对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力。
 
  “高端人才更加看重当地的市场空间,除人才外,政策对行业本身的支持更加重要。”彭澎表示。
 
  借名校资源优势培育人才
 
  曾经的广州,因为挺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端,而成为一颗璀璨的经济明珠。今天的广州,虽然GDP增长速度被其他一线城市赶超,但是论及文化、教育等“软实力”,从悠久而开放的历史中走来的广州,依然不容小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执信中学、广雅中学等南粤名校,经历了数十年的锤炼后,依然在全国中学百强榜单中名列前茅。
 
  “广州的传统名校很多,这是华南地区的其他城市都比不了的,传统名校资源的聚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事。”彭澎向记者表示。对于广州来说,除了“要人才”之外,培育“人才的沃土”是与人才引进计划协同前行的政策导向,而对教育资源的打磨更需要的是耐心、眼光与脚踏实地的干劲。
 
  今年3月,广州向基础教育人才发出“英雄帖”,面向全国引进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并提出向人才提供最高150万元安家费,以及最长十年的租房补贴或直接提供人才公寓。《广州日报》之前报道指出,2017年以来,广州已经引进了基础教育领域的53位名校长、名教师。除此以外,去年在人才库中登记有意向前来的名校长、名教师有200多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圳对于教育资源的打造,更多是采用直接引进优质学校品牌进行本地化的模式,目前深圳已有“北师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人大附中深圳学校”等全国名校分校区相继落成。
 
  “深圳的资金较为宽裕,对于名校的引进力度比较大,教育界的高素质人才也非常多。”彭澎表示。广州与深圳,对于“教育沃土”的灌溉各有侧重。但梳理广州市政府今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种种政策,不难看出以“稳中求进”为主要基调的人才策略印在了2018开年之初。
 
  深圳新“磁场” 千亿级资本保障人才安居
 
  每经记者 董青枝 
 
  “因为有(住房)补贴啊!”李双(化名)坦言自己落户深圳的原因。其实在记者身边多位朋友都将户口迁入了深圳,成为“新深圳人”。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的崛起得益于“人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才的“东南飞”到如今的创新人才机制,深圳的人才激励和保障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留住人才。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圳的人才政策目前是相当有吸引力的,首先落户非常简单,而且有现金补贴、租房补贴、房屋补贴等不同类型的形式,可以讲深圳是卯足力气来吸引人才。
 
  宽松的落户政策和高额补贴
 
  “应届生当时没落户,去年积分入户的。”小夏称,一方面是因为本科入户有15000元的补贴,另一方面就是深户比较方便,例如可以直接买房,还有考虑以后小孩上学等问题,再就是还可以申请公租房,目前正在申请。现在深圳户口看着不值钱,但若以后政策收紧就不好说了。
 
  同样是去年将户口迁入深圳的本科生肖云(化名)直言,一次发放15000元的补贴很不错了,租住一间1000多元农民房差不多可以够一年的房租了,而且相对北京、上海,深圳落户容易多了,性价比高。
 
  记者梳理深圳的落户政策发现,2017年4月10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除了引进人才的配偶和加入落户更加容易以外,也对年轻化、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条件进一步放宽。7月17日起,《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申请,2017年度,全市积分入户计划指标共10000名。同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除了宽松的落户政策,住房补贴更是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诱惑”。《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已经于2014年9月经审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施。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形式。
 
  相比去年才入户的人才,2015年就落户的黄小姐坦言自己还是亏了,她是2015年硕士毕业以应届生落户的,当时的补贴才9000元/人,还是分两次发放,现在硕士已经补贴25000元了。
 
  何倩茹认为,之所以发放住房补贴,一是因为避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因为深圳较高的生活成本而退却,二是深圳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与其说为了吸引、留住人才,还不如说是为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着想,至于金额上涨主要是跟深圳消费水平日渐提高有关。
 
  除了深圳市有补贴,在深圳各个区的人才政策中,住房补贴是标配。例如福田的“福田英才荟”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配套补贴硕士12500元/人,博士15000元/人。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深圳各区也有竞争,各区在深圳人才战略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落实,吸引人才进入本区。而且深圳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转型较好,金融、互联网、高科技三大板块发展相对均衡,有助于人才发展。落户政策放宽至大专学历,保持基本的制造业优势。
 
  去年引进人才23万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然而高房价一直是人才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深圳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正式成立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将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人才安居房投融资、建设和收购平台,深圳计划向其投入现金1000亿元作为公司资本金。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其中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根据深圳特区报报道,2017年深圳全市新开工及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0.2万套、竣工(含基本建成)4.1万套、供应4.6万套,分别是年度计划的128%、217%和103%,建设供应数量均创历年新高。
 
  据了解,公租房可通过个人轮候、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配租(售)等方式面向人才出租。
 
  王先生2014年就申请上龙华的龙悦居保障房,据他介绍,当时申请的人还不多,半年就轮到了,申请的是约60平方米的两房,带装修。3年到期后又进行了续签,租金依旧是900元/月。
 
  而李小姐所在的单位也具有公租房名额,她表示员工对这件事情的热度还蛮高的,每年约30个名额,公司要求申请人是无房、自住,报名后按照员工积分顺序来分配,一次性签约3年。去年前海、福田、龙华、西丽都有房源,有1~3房的选择,带装修,租金比较便宜,梅林单间700元/月,龙华观澜单间600元/月。
 
  对于当前人才安居工程来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既是为了迎合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需求,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才的生活工作实际问题。人才引进战略其实是新型城镇化下的一个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吻合当前此类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新市民的住房、生活等需求,对于人口的导入和购房、租房需求的释放都有积极作用。
 
  据深圳人社局发布的2017年深圳人才引进相关情况介绍,去年深圳共引进人才约23.37万人(指应届毕业生接收和市外在职人才引进,不包括留学生、博士后引进和公职人员引进),同比增长35.67%。其中,接收应届毕业生10.11万人,同比增长25.03%,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引进在职人才13.25万人,同比增长45.08%,创历史新高。同时,去年深圳引进人才年轻化和专业化特征明显。

分享: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