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利润支柱反转:零售利润占比高达近七成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6日
陈圣洁
平安银行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零售实现收入467亿元,净利润157亿元,占全行比重分别达到44%和68%。
“零售业务已全面突破。”在3月15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这样点评平安银行去年的零售业务表现。
启动零售转型2.0战略一年多来,平安银行正在不断深化其传递给外界的零售转型烙印。平安银行2017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零售实现收入467亿元,净利润157亿元,占全行比重分别达到44%和68%。
和2016年相比,平安银行利润支柱已发生明显反转。
零售贡献度猛增
根据年报,2017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达32484.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9%;吸收存款余额20004.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9%;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7042.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8%。
该行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86亿元,同比降幅1.79%(还原营改增前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1.67%)。净利润231.89亿元,同比增长2.61%,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如果不看零售成绩的话,这份年报显得有些平淡,但如果仔细研究该行的零售板块,不难从中找出亮点——零售业务和对公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度惊人反转。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营收540.91亿元,同比减少152.67亿元;支出133.86亿元,减值损失321.56亿元,利润85.53亿元,贡献利润占比只有28.36%。反观零售,其营业收入466.92亿元,同比增长41.72%,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44.14%;零售业务净利润高达156.79亿元,同比增长68.32%,占全行净利润的67.62%。
进一步分析存贷款指标,可以看出平安的对公业务增长相对乏力:企业存款较2016年末仅增长了66.08亿;而个人存款却较2016年末增加719.77亿元。贷款方面,企业贷款(含贴现)为8551.95亿元,较2016年减少了8.52%;而个人贷款(含信用卡)却达到了8490.35亿元,增加了56.95%。
货币单位:百万元
对这一变化,平安银行的高管团队解释称,对公的主动压降是改变的重要因素。
“去年对公业务压降,表外表内都在压降以支持零售发展,信贷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精力资源都向它倾斜。从组织上,我们把零售和对公完全切成两条线来经营,人、财、物就在这条线里,从上到下用组织来保障向零售转型可以得到执行。”谢永林说。
下一步将继续加码零售
“对平安银行来讲,今年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寻求零售的进一步突破。”谢勇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也表示,2018年重点工作项目在零售突破方面。“将提升业务协同化程度,激发活力,实现销售产能提升,运营成本降低、强化资金监管”。
在寻求突破的同时,平安银行的高管团队表示,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具体突破包括:把握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多渠道发力推动信用卡、深入拥抱寿险、大力推动代发等,实现零售爆发式增长。
谢勇林称,“我们存款增速在行业应该算不错,但是基数还是不够大;我们虽然大力度拥抱集团,尤其拥抱寿险,但我们还应该创造更多方法去拥抱,比如说跟汽车之家怎么拥抱。”
项有志则表示,将从渠道、产品、服务、客群等五大纬度全面发力,提升客户价值,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