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TMD纷纷涉足金融领域:布局银行支付及小贷多种牌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继BATJ之后,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成为三大新兴互联网巨头,业内称之为“TMD”,借助流量和场景等优势,近年来纷纷涉足金融领域。
 
  近期,TMD金融布局动作频频。比如,今日头条计划收购支付牌照,美团点评获保险经纪牌照,滴滴成立金融事业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在金融业务布局上,美团点评和滴滴均从2015年起步;目前,美团点评首当其冲,滴滴紧随其后,今日头条暂还处于萌芽阶段。
 
  “美团点评优势最为明显,拥有海量用户和合作商户,且有消费场景,可以做消费贷款和小微金融;滴滴主要面向司机和乘客,也有消费场景;今日头条偏新闻资讯,场景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美团点评获保险经纪牌照
 
  三家比较,美团点评金融业务布局最广,已获得商业保理、支付、小额贷款、民营银行、保险经纪五张牌照。
 
  由于美团支付涉嫌违规“二清”带来的困扰,2016年9月,美团点评全资收购了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钱袋宝”),成为TMD中最早布局支付的一家。
 
  “拥有支付牌照,一方面可以规避违规‘二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可以沉淀金融数据,为借贷、理财、金融科技等各类衍生金融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薛洪言认为。
 
  据美团点评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团点评业务覆盖全国2800个市县区,线上日订单量峰值超过2700万单,线下有超过700万单的交易量。截至2017年末,美团点评整体收入超330亿元,GMV交易额3600亿元,年度活跃买家数达3.2亿,年活跃商户达437万。
 
  2016年11月,美团点评获得小额贷款牌照;同年12月,东北首家民营银行——吉林亿联银行获批筹建,美团点评成为第二大股东。
 
  吉林亿联银行董事长戴皓曾表示,亿联银行将充分借助股东各方资源,实现客户转换和应用情景的无缝植入,比如将美团点评海量个人客户、生活消费商家转换为网络银行基础客户。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监管政策限制,目前二者尚无合作业务。
 
  一家民营银行行长透露,目前只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拥有线上贷款资质,开展线上贷款业务需报监管批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交了《关于允许线下民营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提案》。
 
  今年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保险经纪业务的批复》,美团点评全资控股该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
 
  美团APP“我的钱包”显示,拥有借钱、账户保险、企业服务等多个板块。美团点评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点击“借钱”,可以申请招联消费金融产品,是个导流入口;美团点评也自营“美团生活费”产品,类似“借钱”产品,两者客户不重合;美团点评也为合作商户提供贷款。
 
  滴滴成立金融事业部
 
  相对来说,滴滴在金融业务布局上较为低调。
 
  比如去年3月,传滴滴收购一张支付牌照,为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彼时滴滴方面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滴滴将持续专注出行领域,并无进入支付行业计划。”但同年12月,上市公司高鸿股份公告显示,滴滴收购一九付,获得支付牌照,已获央行批准。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滴滴相关人士处获悉,春节前,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在联名发布的内部邮件中透露,滴滴成立战略业务事业群,包括战略部、国际事业部、金融事业部。原战略部/国际业务负责人朱景士(Stephen Zhu)担任战略业务事业群负责人,并继续兼任战略部和国际事业部负责人。其中,原曼哈顿升级为金融事业部,曼哈顿负责人刘晓宇为金融业务负责人。金融业务致力于为滴滴司机和用户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
 
  三家之中,今日头条金融业务布局相对较晚。
 
  去年8月,今日头条曾在主流招聘网站发布消费金融相关岗位,业内认为,其正在布局面向C端用户的消费金融业务。不过这一计划目前尚无最新消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今日头条正在低调收购支付牌照,收购对象为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支付”)。
 
  合众支付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金1.5亿元人民币,由中发实业集团全资控股;2014年获得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湖北省首家持牌互联网支付企业。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