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理解很狭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王义桅
 
  新时代呼唤新思路。“一带一路”正在开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及“一带一路”。报告指出,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
 
  随着建设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贸易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二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三是大项目扎实推进,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能源资源合作项目重点推进,一批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一带一路”作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其特质体现得日益充分。
 
  新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5年来,外界在环境、劳工标准、债务、透明度、政府采购、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存在质疑声音。习近平主席有针对性地提出绿色丝绸之路、廉洁之路等理念,增进了世界对“一带一路”的信心,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本身也以事实澄清了误解。
 
  比如,西方媒体热炒的所谓“债务问题”是个伪命题。投资往往会使负债率提高,但关键要看投资形成的资产能否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中国最近10年修了2万多公里高铁,虽然因此形成了一定债务,但高铁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带动旅游业、房地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曾大量从世行、亚行借贷,经济快速起飞,并没有造成债务偿还危机。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一带一路”建设。
 
  再比如,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理解得很狭隘,要么把它视为古代丝绸之路复兴,要么仅仅把它当做基建项目,缺乏对“五通”的深刻理解。还有的国家担心“一带一路”不符合现有标准和规则,担心损害自身利益,动摇国际体系。事实上,“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也是透明的,中国不会也没必要“另起炉灶”,推 翻西方规则重来。
 
  在事实面前,在机遇面前,英国、法国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日本对“一带一路”合作的相关议题也一直很关注。中国欢迎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也希望与日本一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合作。“一带一路”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参与,西方国家也需要“一带一路”。
 
  中国人说,“万事开头难”。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