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何杰 温居林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1日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市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我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把保企业、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推动政府效能大提速,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私营企业769 家,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1109家。
金融服务破困境
4月8日,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成立,通过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之间搭建互助的平台,建立和完善诚信信用体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企业融资。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我市出台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文件,支持发展商业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互助式会员制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计划3年内形成年总担保能力达到50亿元以上的规模;鼓励和支持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增加资本金,扩大担保业务的覆盖范围。
目前,全市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0家(不含分公司),注册资本4.38亿元,已累计为1888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担保总额12.71亿元。其中赣州市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担保额达6.78亿元。
5月31日,省委书记苏荣在有关信息汇要上对我市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作出批示,认为“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在短期内办成也十分不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必将显示出来。”
同时,我市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通过不定期开展座谈会等形式,促进银企合作共赢。4月10日,信丰县召开政企银座谈会,该县各金融机构就与15家企业达成贷款意向1.5亿元。
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新情况,我市还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与方式,通过整合国有优质资产打造债券融资平台。
6月16日,“2009赣州发展债” 共15亿元债券正式公告发行,开创了我省设区市利用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先例。
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了有效缓解。
政策服务促发展
我市立足优化政务环境,以“机关效能年”、“党性教育年”为载体,引导各级党政机关与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发展环境核心是政务环境”的理念,推动效能大提速,切实帮扶企业树立信心、攻克时艰。
目前,全市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近200项,窗口办事效率平均提速30%。赣州出口商品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放行”,通关时间由2小时至10小时减少到5分钟至10分钟,通关费用由原来的300多元降低到目前的2元。
同时,我市还创新服务手段,开展“无会周”、“领导干部领题调研”活动,建立“政企网络直通车”,在政企间搭建起“零距离”、“全天候”的沟通桥梁,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6月1日,我市出台了《赣州市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在赣州开发区设立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
通过完善创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优化创业服务,我市现有赣县、南康、安远、定南、崇义、于都、寻乌、石城、全南、大余、开发区等11个省级以上小企业创业基地,其中赣县、石城为国家级基地。
我市优化服务,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系列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一季度,赣州市实际利用外资17636万美元,增长3.81%;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际引进内资37.82亿元,增长7.3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9家;非公经济逆势上扬,经济增加值超过47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工业园区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32.4亿元,同比增长20%。
技术服务促升级
我市把调整结构上水平作为现实要求,着力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创牌与保牌、用牌与扬牌结合起来,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坚持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动转型,合力突围。
赣州普赛科公司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行原料本土化战略,与政府合力建设原料基地,在赣县建立2万余亩的原料基地,大大降低原料供应风险与成本,有效缓解了以往省外原料供应“走钢丝”的境地,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寒冬”的冲击,而且拓展了市场。
赣州红金稀土等企业内引外联,与大企业携手合作,引进吸收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扩能增量工作,走上了共赢的发展之路。
今年3月份,我市由政府牵头筹资约18亿元,在全市启动钨、稀土产品收储计划,储备钨精矿及钨加工产品1万吨和稀土原矿及各类稀土分离产品1万吨。这样,可以帮助中小稀土企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当前,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69项,钨、稀土企业委托项目229项。目前,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加紧制定钨与稀土国际标准,预计在4年时间内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市中小企业化危为机,沐浴着政策春风,依靠技术创新助推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的成长壮大。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