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拥抱新经济留下一批BATJ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1日

    本报记者 谷枫 北京报道
 
  A股正拥抱新经济
 
  2月2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登陆A股的借壳之旅,这也被市场认为正式打破了2016年之后中概股回归A股的僵局。360回归A股和富士康申请IPO被市场广泛认为是国内资本市场正在积极拥抱新经济。2018年以来,监管层在数个公开场合和会议上都透露了对新经济的关注,如证监会在2018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等。而承载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的核心便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在诸多信号下,监管层在2018年推动改革势在必行。
 
  导读
 
  记者在同诸多市场人士沟通后梳理了此次潜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三类情形,分别是红筹架构企业,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以及行业监管不明晰的企业,而发行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向也将是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
 
  众多信息都在表明,新经济将在今年的资本市场成为关键词。
 
  2018年开年,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调研中关村时便指出:“要与时俱进地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包容性、市场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
 
  春节前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沪深交易所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士,赴北京、上海、深圳地区调研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多家独角兽企业。
 
  2月28日,更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出现,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在上交所召开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正式完成登陆A股的借壳之旅,这也被市场认为正式打破了2016年之后中概股回归A股的僵局。
 
  当日更是有消息指出,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一位华泰证券的分析师便指出:“证监会密集调研独角兽企业,批准符合条件的中概股重组借壳上市,表现出‘助力新经济’的决心和意志,或有助于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提升A股包容性。”
 
  而承载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的核心便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在诸多信号下,监管层在2018年推动改革势在必行。
 
  新股发行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新经济企业进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目前来看已经逐渐成为监管层和市场的共识。
 
  2018年以来,监管层在数个公开场合和会议上都透露了相关信息,其中最为主要的表态是证监会在2018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内容,即:“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对此,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应地资本市场也需要做出调整。”
 
  事实上,在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前,交易所释放的信息也透露出了蛛丝马迹,上交所便提出,2018年将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
 
  然而改革并不限于并购重组,IPO也在其中,在春节前,沪深交易所均再次发声。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表示,积极拥抱新经济是今年上交所的重点任务,要通过实施“新蓝筹行动”,支持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深交所副总经理彭明也透露,针对创新创业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特点和股权特点,将推动优化IPO上市条件。
 
  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交易所的表态,都让市场颇为兴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提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是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通过调整制度来推动更加均衡、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成长,防止一刀切和僵化的体制。’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是顺应时代大潮,在技术革命加速、智能化时代大幕缓缓开启的年代,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必须迎头赶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发行制度改革或是优化IPO上市条件就意味着将会改变现有的IPO审核体系,这对已经运行了多年的IPO审核制度将是重大考验。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便指出:“目前的A股IPO标准,主要是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我们的IPO标准是工业版的,对于这个新经济新业态,尤其像一些轻资产型的公司并不能很好地包容。所以在新经济时代,对于很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包括一些互联网的新业态。要想包容、要想让他们能够适应IPO,我们需要变革发行制度,提高IPO标准的包容性和实用性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包容和吸收。”
 
  三大情形待解
 
  记者在同诸多市场人士沟通后梳理了此次潜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三类情形,分别是红筹架构企业,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以及行业监管不明晰的企业,而发行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向也将是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
 
  首先是红筹架构,对于包括中概股回归在内的诸多企业来说,红筹架构是摆在其回归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障碍之一。360借壳回归后,市场也在期待是否能够彻底放行中概股以及红筹架构的企业。
 
  一位参加了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中关村调研座谈会的人士便告诉记者:“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园区的一些企业在创始之初就搭建了VIE架构,或者已赴海外上市后没有拆除VIE架构,就目前IPO的审核标准来看,VIE架构是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直接障碍。”
 
  而有关红筹架构方面的改革或分为几个层次,一位海通证券的人士讲道:“此前战新板设计了完全承接未拆除红筹架构企业方案,但最终未成行,所以我们感觉此次不会一下子就放开,红筹架构本身还是有争议的,但是否会给予红筹架构企业在IPO时更多的空间,例如放宽拆除架构的时间限制或是承诺在上市一段时间内拆除完毕即可等。”
 
  除了红筹架构外,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情形,在目前IPO审核的体系下,盈利是IPO最主要的先决条件。
 
  此前国内资本市场错失BATJ也正是IPO审核体系在盈利方面的坚持,如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有关盈利的要求是否会变成为了关键的变量。
 
  一位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人士对记者讲道:“监管层可能会对行业划出范围,然后在这些范围里给予一定的财务指标宽松空间,如这一次富士康的案例便就有了这样的意味,而划定的行业除了符合新经济这条要求之外,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也是必备条件,但我们认为范围不会定得很宽,前期或还以试点为主。”
 
  记者了解到,市场目前在论证IPO发行制度改革时还提出了以市值替代盈利作为核心财务标准的可行性。例如对亏损的互联网企业,可以以“市值-收入-现金流”的考量标准来衡量,放弃盈利考核标准。
 
  “许多新经济互联网公司属于前期烧钱来搭渠道,后期依靠高毛利率实现业绩爆发,如果施行市值类标准后,将能更直观反映这类企业的估值。”前述海通证券人士讲道。
 
  至于监管尚未明确的行业,诸多市场人士都认为或不会在此次改革中有所变化。
 
  “监管尚未明确的行业,如此前的现金贷或是互金,背后都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目前防风险的大背景下,这方面的监管非但不会放松甚至还会有加强的迹象。”前述华泰证券分析师讲道。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