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车间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
汤壬秀在扶贫车间内工作。 |
|
|
上犹灯饰产业园扶贫车间。 |
|
□曾苏珍 文/图
今年46岁的汤壬秀家住上犹县五指峰乡晓水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她和爱人不幸遭遇车祸,汤壬秀手臂错位骨折,手臂上了钢板,丈夫则腿脚不便,起身都得小心翼翼。作为家里的重要劳动力,汤壬秀和爱人心里很着急。后经人介绍,夫妻俩一同来到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上班,进入扶贫车间做起了灯饰检测工作。
“这里很不错,包吃包住,工作环境也好,最重要的是我能时刻照看老伴,工作起来也安心。”近日,汤壬秀一边检测手里的灯泡,一边对笔者说。
为了帮助群众实现既能挣钱养家,又能照顾到家的愿望,上犹县积极倡导扶贫扶志的理念,不断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发展“母鸡”企业,建设“小鸡”车间,引进香港亿芯节日用品、东莞汉晖电子和深圳德维斯等灯饰、电子企业,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将产业中后端
产品分发到乡村及千家万户进行制作,兴办了81个成效明显、生命力强的“母鸡带小鸡”式乡村工业扶贫车间,链接1367名贫困户就业创业。
五指峰黄竹头村兰欣灯饰扶贫车间、安和乡车田村创达灯饰扶贫车间、紫阳乡胜利村永发灯饰扶贫车间……短短几年间,几十个乡村工业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成为上犹县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的产业项目,也是该县推进“主攻工业+创新创业+精准扶贫”同步发展新模式的示范项目。
以“车间+贫困户”方式,兴办就业扶贫车间是上犹县“6+1”模式推进就业扶贫的创新举措。该县通过建立健全“三化”激励机制,让贫困户就业有激情,创业有能力。同时,该县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或领办就业扶贫车间,
招聘贫困劳动力集中上班和将需加工原料分发到贫困户制作的方式促进贫困户就业创业。2017年,上犹县就业扶贫车间达86个,直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8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