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下的建设工地。 卢致融 摄 |
|
|
“转企升规”领导小组调度规上家具企业选房工作。 |
|
|
单位帮扶工作人员在绿色通道为入规企业办理业务。 |
|
|
公证处现场公证标准厂房选房结果。 |
|
|
2016年11月23日千人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转企升规”工作正式启动。 |
|
|
入园企业普遍使用智能化生产设备。 |
|
|
南康家具企业标准厂房。 |
|
|
赣州港。 |
|
□董毅 记者宋石长
入冬的寒冷丝毫挡不住南康这方土地蕴藏的热情。
来自南康区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11月启动“转企升规”工作以来,南康区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家具企业,正以平均每天3家以上的速度在飞速增长,至2017年12月20日,达标并申报入规的家具企业已突破1000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368家,在全省列县级第一名。
而在启动这项工作的最初,南康区在《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实施意见》定的目标是:每年推进100家以上家具企业达到规上企业标准,三年新增300家至500家达到规上标准的家具企业。
规上家具企业数量剧增的背后还有强有力的
经济数据支撑:2017年,南康家具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增长30%,已超过2015年全年产值;2017年,南康家具电商交易额达200亿元,增长76.9%,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十强;累计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600多家全球采购商与南康家具企业进行了贸易对接,签订家具出口订单3.2亿美元……
在无林木资源、无市场条件、无交通优势的情况下崛起了千亿元家具产业集群,南康家具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草根经济”模式已疲态尽显。
“转企升规”开启了南康家具转型升级的大幕。
这是一场艰辛异常的产业转型,其难度和意义不亚于南康家具产业任何一次大发展。从被动转型到高度自觉的转型,从劝导式的转型到形成一整套制度保证下的转型,从表层的局部转型到深度的全面转型,南康家具产业沿着“转企升规”的既定路径,打出了一整套转型升级的组合拳,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势头方兴未艾。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现实倒逼之下的思维转型掀开南康家具产业“工业革命”的序幕
南康,素以商贸繁荣、民营经济活跃,被誉为“江西的温州”。而在“无中生有”状态中崛起的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疑都是众多南康人的骄傲。
冲着“千亿产业集群”这张闪亮名片,南康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考察团队,然而,长期放水养鱼政策的刺激下,野蛮生长的南康家具产业在赢得喝彩的同时,同样也迎来了不少的诟病与批评——
家具产业低小散乱,
产品档次不高、产业停滞不前形势严峻;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怪圈,外观专利保护不到位,产品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现象不断加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操作不规范,培训不到位,消防设施不到位等现象严重……
“无论从家具产业‘低小散乱’的现状看,从土地、环境承载空间来看,从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看,乃至从社会责任和公平正义来看,南康家具都必须转型、必须加快转型,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如是说。
的确,对于此时的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发展,甚至关系到生存。
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的关键节点擂响。
2016年10月14日,一支党政考察团队从南康启程,赶往了曾经有着同样经历的浙江温州、义乌等地。
这是一场被称为“思维转型”的考察之旅。马不停蹄,行色匆匆。进园区、看项目、访企业、开座谈会……一路走过,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劲的发展势头、宝贵的发展经验、浓厚的发展氛围,让考察团成员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这次考察,也正式掀开了席卷南康家具产业“工业革命”的大幕。
2
冲破藩篱 大胆创新
以“转企升规”为主要内容的顶层设计开启南康家具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
“我们与温州、义乌相比,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发展现状、转型升级之路都高度相似,尤其是温州、义乌通过‘升企入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使市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南康区委常委、区家具产业“转企升规”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钰滢说道,“如何因地制宜,出台接地气的方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28天的时间里,各种调研论证、研讨会议就开了22个,几乎每天都在加班,通宵达旦的日子记不清有多少个了。”
好的政策是推动南康家具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冲破藩篱,大胆创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充分吸纳温州、义乌宝贵经验,又紧密结合南康实际和产业特点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明确家具生产企业只要符合“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含)以上、年纳税20万元(含)以上、一般纳税人”3个条件,经区一级部门审核后,纳入规上企业管理,享受省级规模以上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大胆借鉴温州义乌在“转企升规”工作中的“四不原则”(既往不咎、前置不变、负担不增、转企不查),在财税奖励、入园优惠、税费减免、水电优先、
金融奖励、厂房租赁等6个方面出台18条政策;采取倒逼措施,从环保、消防、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亩均税收5个方面展开专项整治,加大检测检查及指标考评工作力度,倒逼企业集约用地、节能环保、加大技改、主动纳税,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鼓励企业联合重组、优势整合、抱团发展、升企入规、改股上市;
……
“一项好的政策,必须充分考虑施策对象的需要,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制定‘转企升规’实施意见的时候,我们确定了以土地为杠杆,以入园进区为抓手,以税收为标尺的原则,全面推动企业用地合法化、厂房车间标准化、工艺设备先进化、环保设施达标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实践证明,南康‘转企升规’政策是接地气的,可行的。”作为《实施意见》起草人之一,南康区委常委、区家具产业“转企升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松柏如是说。
2016年11月23日,对南康家具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以“转企升规”为主要内容的顶层设计的施行,如甘霖浇灌了不知所措停滞不前的南康家具产业,南康家具也正式迈开了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
3
突破常规 敢为人先
超常的智慧和勇气缔造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超常速度
2016年12月,南康家具企业“转企升规”突破100家,政策实施第一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既定目标;2017年1月,“转企升规”企业数已超过300家,仅仅两个月提前完成了3年的目标任务;至2017年12月,南康家具企业数已经有1000家达到规上标准。目前,数字仍在井喷式地增长……
“没想到,实在没想到!”这是每一个南康干部职工的心里话。的确,在政策出台之初,在“转企升规”任务分配到干部职工身上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众多家具企业长年以来形成了狭隘的利益观、短视的发展观,居然能在短时间内思想搅动如此之大,观念改变如此之快,对“转企升规”政策如此之拥护。
“这一次‘转企升规’政策充分考虑了家具企业的需求,政策优惠力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以政府之力助企业自身做大做强,何乐而不为!”在南康家具产业园的标准厂房内,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飞坐在宽敞的办公室,讲起了自己企业的6次搬迁过程。
作为第一批搬入标准厂房的入规企业,申飞的“家有儿女”前5次搬迁都没有带来效益的显著提升,都是在绿皮棚内转圈,用地不合法、环保不达标、消防不合格,企业也不敢大胆投入。唯独这一次,申飞觉得自己真正有了企业家的感觉:“不到一年的时间,品牌、形象、质量、效率都起来了,欧州客户来验厂都竖起大拇指,现在国内外订单络绎不绝,根本忙不过来。”
除了政策层面的接地气,支撑这次南康家具企业转型升级超常速度的,还有南康决策层和执行者超常的智慧和勇气——
大“拆”开路。针对家具产业占地违建、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大,优质项目受土地资源限制,无法落地,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能新项目功能布局的问题,南康区以“治危拆违”为切入点,对园区内的铁皮棚、非法占用耕地的厂棚和安全隐患大的乱搭乱建进行了大面积、强有力拆除,为产业转型腾出了10000多亩的发展空间。产业退城进郊、腾笼换鸟,为实现安全生产标本兼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也为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现实依据,促进了产业顺利走上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大“建”搭台。针对家具企业布局散乱、土地利用率不高,“有钱买地、无钱建厂”的问题,南康区采取“政府统建为主、招商引资推建、吸引民资投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度、大规模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推广机械化、智能化、定制化、标准化设备的运用,保证企业“拎包入住”、轻装上阵,实现产业新厂、新貌、新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真正达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1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1000家以上规上家具企业,2016年已建成100万平方米,2017年已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近期还安排了近百家企业开展选房活动,目前各项工程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南康区委常委、区家具产业“转企升规”工作园区建设组组长李赣兴告诉记者。
拆违入园,腾笼换鸟,带给南康家具产业“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转企升规”在释放更多产业要素空间的同时,也在推动产业稳步向中高端迈进,引来更多的“俊鸟”“好鸟”。华日家具、曲美家具等国内十大知名品牌在南康安营扎寨,德邦物流、申通快递、顺丰速运、香港龙泰安等65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南康,总投资达192亿元,在南康注册的进出口公司也从2014年的3家猛增到现在的360家。
4
以港兴城 加快开放
依托临港经济的南康“智造”谱写现代家居城建设的华丽篇章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折射的是决策层对发展的认识。
在南康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家具产业“转企升规”领导小组组长何善锦看来,“个转企、企升规”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也是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主体结构的重要抓手,而南康家具依托“转企升规”的转型升级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南康爱格森人造板公司,是南康区引进的全省第一个板材生产无人化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厂房内,一条从德国进口的生产线正加紧生产。这是全球第三条、全国第一条板材连续压机生产线,无人智能化车间只需4名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操控,年产量可达30万立方米板材,实现年产值8亿元。
以爱格森板材为代表的“智造”企业,是南康家具产业紧随“转企升规”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也是这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围绕机械化、智能化、定制化、标准化设备的推广运用,南康区加快组建家具工业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建立线上家具“设计师联盟”,推动家具研发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改变传统家具产业研发设计模式;推动“机器换人”,加快家具行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工艺升级,全面提升家具产品智能化、标准化制造水平。
在加大工业设计和品牌培育力度的同时,南康正全力打造天下家居第一镇——南康家居特色小镇,努力实现特色小镇“百家研发创意机构和百家电商总部落户小镇,千名研发销售高端人才在小镇工作生活,万名世界各地采购商在小镇下单采购”的“百千万”目标,使之成为世界家具创新创业孵化园、生态园。
引领南康家具快速实现转型发展的,还有赣州港的设立。数据显示,2016年赣州港已实现内外贸吞吐量6.3万标箱,其中进出口2.8万标箱;2017年赣州港已实现内外贸吞吐量23.8万标箱,其中进出口20.2万标箱,南康家具销售由原来的东南亚扩大到欧美等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中国实木家具之都,南康每年从国外进口木材逾400万立方米,俄罗斯是重要的松木、榆木进口地,原先主要依靠海运至少需要45天。赣州港设立后,众多国际货运班列相继开通,运输时间已缩短至15天以内。”南康霏天木业董事长刘承志告诉记者。
不靠海,不临边,群山环抱的南康,把港口从沿海搬到了家门口,建成了我省第一个陆路口岸——赣州港。按照规划,赣州港将被打造成为赣州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的主要平台。这也是推动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南康区“以发展临港经济为核心,推动南康由家具生产集聚区向全国乃至世界家具、木材集散地转变,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宏伟目标的强力支撑。
冬日的朝阳,洒落在南康区家具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工地,巨大的塔吊勾勒出绝美的剪影。园区的外墙已经拆除,繁忙的赣州港近在咫尺。极目远眺,记者不禁思绪万千——在推动家居产品不断向智能化、定制化、国际化、生态化华丽转型的路上,未来的南康将不仅是一座家具城,更将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家居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康区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