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修订完成将从2022年起逐步实施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9日
经过多年的谈判,本月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终于达成了《巴塞尔协议III》。这份协议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在上一轮金融危机中,纳税人曾为救助大型金融机构而埋单,这使得全球监管者决意加强监管,2008年起开始酝酿《巴塞尔协议III》;在各方利益博弈之下,直到2017年12月7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公报表示,旨在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III》已完成修订,将从2022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
在当前“逆全球化”风潮劲吹的背景下,这份新协议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这有利于降低全球重要大银行的风险,且对于各大银行以更平等的条件在国际上进行竞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二,这也凸显出一个事实,即便部分国家在过分强调本国利益至上的当下,国际政策合作仍然是可行和充满生机的。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主要工业国央行发起成立巴塞尔委员会,为国际清算银行的下属机构。多年以来,有关巴塞尔协议的讨论进程使监管者能够共享财务数据并制定国际标准;截至目前,实施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银行资本协议的国家多达100多个。出于对上一轮金融危机的反思,巴塞尔委员会在2010年推出了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III》。
但在随后的数年中,各方围绕《巴塞尔协议III》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讨论和修订。
分析人士表示,总体来看,相较于2010年的版本,最新修订完成的2017年版更为妥协,不少要求都低于监管者最初的方案。具体来说,新协议看点主要有三点:其一,最新修订版设定了内部模型法的最低输入值和最低测算值,减少了高级内评法的适用范围,简化了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其二,最新修订版对于信用风险计量的资产类型和风险权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其三,最新修订版本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巴塞尔协议III》修订完成的消息公布之后,欧洲股市反应积极。当天,泛欧斯托克600银行指数在早盘交易中上涨2.9%,远远超过大盘基准指数0.85%的涨幅,其中,最大的涨幅是荷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瑞银分析师丹尼尔表示,《巴塞尔协议III》修订完成将被视为“积极的”,因为它“基本上符合预期”。对投资者而言,尤其重要的是,新规的出台可能会让一些银行有能力向股东返还更多现金。他预计整体欧洲银行业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尤其是那些即将能够支付有吸引力股息的银行。
与欧洲市场反应一致,欧洲决策者也对《巴塞尔协议III》修订完成给予积极评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获得认可的《巴塞尔协议III》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使资本框架更稳固并提高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他还表示,巴塞尔协议改革方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危机开始20年后——2027年完全生效——“目前,我们已完成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始的监管框架的全球改革。”
不过,也有反对者认为,《巴塞尔协议III》或将对全球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为不少银行将不得不增加资本金。另外,新协议要求银行更多地使用标准化模型,这可能也会令部分银行的运营失去灵活性而导致竞争优势减弱。据估算,新协议将导致欧元区12家最大银行的资本金达到15.2%的峰值。但欧洲银行业管理局的看法较为乐观,其认为新规定不会对欧盟内银行的资本比率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央行表示,新协议是一个利益攸关方可以接受的。法国央行也表示,“准备支持”这一协议。安永监管部门主管汤姆·胡尔塔斯却质疑该协议未来的实施之路:“美国和欧盟的立法机构可能会调整在巴塞尔达成的协议,以适应当地的优先事项。”例如,新协议中计算抵押资产风险的模型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金要求,可能会对欧美银行业带来不同的压力,毕竟欧洲银行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持有更多的抵押贷款;但美国银行却更倾向于通过证券化来“消化”抵押贷款。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所主张的“去监管”浪潮可能会影响美国各界对《巴塞尔协议III》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