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中央严控地方债:银行审慎对待政府融资 业务重点转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6日

    本报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财政部就政府融资再次喊话表态。
 
  12月23日,审计署发文《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下简称《报告》),表示要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财政部表示,通过持续规范管理,截至2016年末,全国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元,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水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国际通行的100%至120%警戒线。
 
  事实上,在多部门系列组合拳下,银行近年来依赖政府债务扩张的发展思路已经被动或主动地发生改变。
 
  银行审慎对待政府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济记者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相关业务人士处了解到,银行业人士已经普遍意识到政府性融资“合规性”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87号文)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最为实际和明确。
 
  “我们本来要求政府出担保函的业务就几乎没有,但主要做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87号文出来以后,大部分这种购买服务都不行了,只剩下两个白名单品种。”某国有大行省分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
 
  根据87号文,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货物,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建设工程;铁路、公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以及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工程;建设工程与服务均被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负面清单。
 
  另外,年度预算未安排资金的,也就是“先斩后奏”的,还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统统不能纳入“政府购买服务”。
 
  而正面清单仅有两项,分别是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涉及的政府购买服务事项。
 
  某股份行杭州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政府性融资,2018年将继续对棚改项目进行支持。另外,将更加关注政府项目的现金流情况,更加审慎对待政府融资。
 
  据上述国有大行对公业务人士反馈,目前其所在省份几个地级市都已明确新老划断执行87号文,即87号文之前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予追究,按照原合同继续。
 
  “政府类融资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我们可能会更加谨慎,预计在明年的增量业务里面,政府类业务的占比会下降,整体而言,随着存量项目的陆续到期,政府类项目的占比会持平,或有所下降。”上述股份行分行行长根据行内目前规划表示。
 
  银行转向产业和拟上市公司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地方累计发行置换债券10.5万亿元,“避免了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化解了许多长期积压的‘三角债’,降低了金融系统呆坏账损失。”
 
  前述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就该分行贷款额度而言,从今年来看,地方债置换的规模占了总额度的约八分之一,绝对规模也不小,也有100亿元左右,“内部额度腾挪够用,关键还看2018年总行怎么来分配新额度”,该人士表示。
 
  银行控制政府类融资,钱往哪儿去?
 
  上述股份行分行行长表示,随着浙江省今年9月推出“凤凰计划”,该行计划将业务重点更多转向产业和拟上市公司,发挥该银行集团多金融牌照优势进行综合服务。
 
  “凤凰计划”包括五大任务,分别是培育企业股改、上市企业倍增、推动并购重组、发挥上市企业引领作用和深化服务平台建设。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新动向是资产业务和存款业务的关联度呈减弱趋势。
 
  某华南股份行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银行存款难拉,一个很重要的微观体验是银行这几年主攻的国企和地方政府客户对于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求大大提高,活期存款下降明显。
 
  在此背景下,上述某股份行杭州分行行长表示,2018年对于吸存主要有三个发力方向。其一,依托浙江省“凤凰计划”重新把重心转向产业和上市(含拟)公司;其二,通过托管、结算、现金管理的业务提高低成本资金获取能力,包括从私募基金的托管服务入手,贯穿银行开户等;其三,设计更多创新金融产品,比如今年已经开展的汽车经销商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获取销售回款获得资金沉淀。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