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增了门路 兴了产业 强了信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2日

    “对于像我这样缺劳力的贫困户来说,把牛放在基地养再好不过了,基地的饲养人员很专业、很尽责。”近日,上犹县寺下镇坛前村贫困户何继心看到自己寄养在基地的黄牛正悠闲地啃着青草,高兴地对记者说:“‘共享养牛’让我们贫困户多了一条增收门路,增强了如期脱贫的信心。”
 
  “寺下山清水秀,百姓有养黄牛的传统。食青草、饮山泉,‘天上龙肉,寺下牛肉’闻名遐迩。2016年,有好几户贫困户就靠养牛脱了贫。”上犹县政协副主席邹华声介绍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政协、县工商联于今年初共同提出探索发展“政协委员或企业家+贫困户+合作社”的“共享养牛”扶贫模式,由政协委员或企业家每人出3000元至6000元买牛犊,通过大户或合作社联接贫困户,让贫困户通过寄养或领养,共同发展养牛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上犹县130多位政协委员、企业家的响应,一个月时间内就在寺下镇推开了“共享养牛”模式。政协委员、企业家共帮扶垫资62.3万元购买牛犊,解决了贫困户养牛缺本钱的问题;由新组建的合作社统一购买牛犊、统一防疫和管理、统一技术培训和服务、统一养殖规程、统一产品销售,贫困户可选择自己领养或由合作社(大户)集中代养,解决了怎么养的问题;在怎么销的问题上,一方面鼓励政协委员、企业家向贫困户回购等本金的牛肉产品,另一方面,东莞上犹商会副会长李薰湖主动回乡创办了寺下牛肉体验店和销售公司,与专业合作社、自养户签订销售合同,解决他们的市场后顾之忧。
 
  寺下镇党委书记陶加海认为,这种模式比送钱送物更有意义,既输了“血”又造了“血”,既帮扶了贫困户脱贫,又壮大了当地肉牛养殖产业,一举多赢,开创了农业共享新模式。
 
  在坛前村黄牛养殖基地,记者发现每头牛都有一个编了号码的耳标。养牛大户袁昌星说,通过耳标可以追查到领养、代养等信息。现在基地养了38头牛,已联接30户贫困户,下一步还将引进30头,联接其他30户贫困户,培养贫困户的投资意识和抱团闯市场意识。
 
  目前,寺下镇已组建洪宇、惠民生态、珍珠草山等4家肉牛养殖合作社,直接联接207户贫困户,户均可从中年获利2500元以上。
 
  为力求长效,邹华声表示,在肉牛出栏后,将鼓励贫困户先不领取收益分红,以入股股金的方式,存入合作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待三年帮扶活动结束后,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头以上的牛犊代养在合作社,每年至少有1000元收入。下一步,将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在全县推广“共享养牛”模式,帮助更多的贫困户从养牛中分享收益。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记者张明冠 温居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