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直击共保业务痛点 保交所上线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8日

    中国网财经12月18日讯 近日,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系统为财险共保业务提供交易撮合、数据清分、资金结算、信息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该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新模式正式开启,这既是对我国保险业传统交易结算途径的重大提升,也是保交所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助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行业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首批共同保险项目包括“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和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保险项目”、“东海西湖作业区运营期一揽子保险项目”和“国家电网分布式光伏保险项目”,分别由人保、太保、英大财险作为主承保人,为上述实体项目提供风险保障。
 
  直击财险共保业务痛点难点
 
  共同保险,是保险公司面对大型项目或特殊风险时,为增强承保能力,联合其他保险公司共同承保的方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重大工程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要求共同保险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传统共保业务长期存在业务规则缺失、共保协议不标准、业务信息传递效率低、资金结算不及时、争议解决不到位等痛点难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安全和效率。针对这些问题,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的核心功能初步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功能,投保人、主承保人、经纪公司等各类机构均可以在线发布业务信息,支持主承保人通过公开竞价或协商方式选择从共保人,并进一步提供成交后自动生成共保协议;二是资金结算功能,为保费、出单费、理赔款等业务资金提供多周期、多模式的结算服务;三是信息交互和查询功能,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支持保险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对承保、理赔及结算信息的实时交互或查询;四是争议解决功能,制定业务规则,明确争议解决方式,为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提供高效、中立的争议解决机制。
 
  立足行业基础设施
 
  结算是交易所核心功能,也是交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上海保交所紧紧围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保监会“1+4”系列文件精神,搭建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为保险行业和保险市场持续赋能增效。
 
  一是有利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增强财险共保业务保障能力。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将共保业务纳入交易模式管理,引入了规则体系和第三方见证,明晰了权利义务关系,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将大幅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的能力。
 
  二是有利于运用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提升财险共保业务结算效率。与现行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双边清算相比,共保交易结算平台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结算服务,有效节约参与者的资金成本,从而活跃市场交易,释放市场流动性,拓展市场的信息反映功能以及价格发现功能。同时,平台为共保业务提供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结算场所,有利于减少共保各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降低行业的信用风险。
 
  三是有利于丰富市场监管手段,防范财险共保业务风险。上海保交所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建设之初就主动对接监管需求,通过对共保业务内容的事前登记、共保协议的事中执行,以及相关款项的事后结算,实现对市场总体风险、重点业务等信息的完整统计和监测,使监管部门有手段、有能力治理不规范共保行为,助力行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夯实“保交所+”商业模式
 
  作为保险业国家级行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上海保交所自成立以来即开始积极布局保险结算领域。此前,在保监会的正确指导下,上海保交所已成功开创“保交所+共保体”模式,为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提供投保、批改、理赔等业务数据的清分和保费理赔款的资金结算服务。本次上线的财险共保交易结算平台在前期地震巨灾共保体交易结算服务基础上,进一步紧扣行业需求,支持多周期、多方式的结算;还配套发布了《上海保险交易所结算银行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国保险业标准化公开交易市场建设夯实基础。未来,上海保交所将根据平台试点运行情况和行业需求,逐步丰富保险业机构间集中交易结算模式的内涵,完善业务外延。

分享: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