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户搭上互联网快车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4日
|
在韩坊镇e家就业扶贫车间,返乡创业电商人员在网上接单。 |
□特约记者谢建春 记者涂家福 文/图
接单、上果园取货、发快递……11月28日,在赣县区韩坊镇电商产业园“韩e街”上班的湛建萍忙得不亦乐乎。“刚刚接到广东梅州的订单,需要购买脐橙。我们从‘双11’到现在,基本上是从早忙到晚。”忙着为脐橙打包的湛建萍告诉记者。
韩坊镇位于赣县区南部,与信丰、安远、于都三县交界,交通便利。在赣县区韩坊镇电商产业园办公大厅,记者从张贴在墙上的“企业简介”上看到,一组组数据说明韩坊镇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从本世纪初电子商务兴起开始,韩坊镇大量年轻人远赴广东、浙江等地从事电商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镇在全国各地有电商从业人员5000余人,电商企业超800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电商企业200余家。
陪同采访的“韩e街”运营负责人范秋生介绍说,有着良好的从业环境和人才基础,韩坊镇党委政府与赣州高新区电商园一拍即合,由政府提供办公场所,依托当地丰富的蜂蜜、小辣椒、脐橙、百香果等农
产品资源,通过引进企业管理运营,着力打造就业创业电商平台,将韩坊打造成为地方电商特色小镇。今年年初,赣州高新区电商园投资60余万元,将场地装修一新,一个电子商务产业扶贫示范产业园——“韩e街”应运而生。
“依托这个电商平台,我们还打造了韩坊镇e家就业扶贫车间,政府和平台通过送项目、送技能、送就业,让贫困户实现就业创业零资金、零囤货、零风险。”韩坊镇副镇长周建民说。正式运营不到半年,进驻e家就业扶贫车间的电商企业就有66家,有97户贫困户为平台提供各色农特产品,直接带动256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湛建萍正是这100多户贫困户中的一员。她打包发完脐橙后又在浏览网页。范秋生介绍了湛建萍的家境:她家中因为公公去世早,丈夫读书不多没技术,只能靠做小工赚取生活费,加上婆婆又残疾多病,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照顾残疾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湛建萍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谈及如何选择从事电商,湛建萍说:“由于电商园经常有免费的知识培训,我有一定的电商知识就主动加入到学员队伍中,并在淘宝网开设了自己的‘山下村小妹’店铺,出售脐橙、杨梅、小辣椒等土特产,平均每月能增收千余元。目前,除从事电商外,还在‘韩e街’担任办公室文员,负责电商园一些日常事务,每月有1800元固定工资。”
“韩e街”划分为“电商产品展示区”“电商创业孵化区”“智能快递服务区”“电商旅游展示区”“电商综合服务区”“配套生活区”等六大功能区域,集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物流仓储、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及休闲购物等现代化服务于一体,自6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通过平台销售蜂蜜、油茶、脐橙、百香果等农特产品420多万斤,营业额近5000万元。由于电商交易量大,一家快递公司与 韩e街”签订合同,每天往返一趟快递车。
“这里办公环境好,场地和设施一律免费,还可以和指导老师及其他创业者一起互动交流。”在e家就业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廖德明。廖德明介绍说,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从事服装电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今年年初,他听到老家要建电商产业园后,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目前,廖德明在韩坊镇迳里村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百香果,走“线上线下”结合的路子,吸收6户贫困户到基地上班。廖德明不仅将自己的网店打理得井井有条,第一批百香果就卖了近5万元,还义务帮助一些刚刚参加电商初级培训的学员,帮学员们建店铺、传思路。
“刚开始开网店时每月收入100多元,现在提升到800多元。”参加了电商培训后,家住梅街村的贫困户朱玉明不仅把自家种的番薯、小辣椒提供给电商园,自己也开起了网店。像朱玉明一样,韩坊镇通过电商在家门口淘金的村民就有1000余人,其中贫困户约有110户,靠电商产业脱贫8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