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现金贷监管如箭在弦:行业大清洗来临 头部平台转型

来源:新快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7日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一时间关于业内关于现金贷监管收紧的呼声大了不少。
 
  近日,央行、银监会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一位接近参会金融办人士的小贷公司董事长曾对媒体透露,该会议可能允许批准筹建“在路上”的互联网 小贷公司可以继续筹建完成,这与市场传闻监管将“一刀切”叫停互联网小贷牌照有所出入。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网络小贷暂停批复只是现金贷监管的第一步,未 来将出台针对现金贷详细的监管细则,包括准入门槛、利率上限等。无疑此次监管落地后,现金贷平台将迎来一轮大清洗。
 
  ■新快报记者 许莉芸
 
  现金贷借助网络小贷牌照“上岸”
 
  真正让监管对网络小贷按下暂停键的是现金贷的疯狂生长。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就认为,《通知》显示“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句话的要点是“现金贷”存在风险隐患,既然存在风险,从无死角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讲,必须及时处置,下一步对现金贷进行规制,也许是箭在弦上。
 
  网贷之家研究员也认为,此次牌照监管,暂停新设网络小贷公司,主要是因为目前部分网络小贷平台直接开展现金贷业务,或者作为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提供方,而目 前现金贷陆续暴露出各种负面消息和风险事件,可以看出此次暂停批设新牌照是监管部门控制并整治网络小贷公司开展现金贷业务的第一步,这也是监管层正式出手 整顿现金贷的第一步,意味着现金贷将正式进入了洗牌期。
 
  之所以暂停批复网络小贷牌照,也是源于野蛮生长的现金贷渴望合规,而网络小贷成为其合规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网络小贷牌照由于地方监管批复,又能进行全国业务,有了牌照就等于有了放款的资质,这对于现金贷公司而言,正是“上岸”的好机会。
 
  网络小贷监管全责不明晰,杠杆可以成倍放大。现金贷与网络小贷的组合无疑更是成倍地放大了风险。对此,小微信贷专家、互联网金融知名撰稿人嵇少峰表示,一 直以来,中央金融监管政策并未给互联网小贷放出管理规则,地方金融办一般也按传统小贷的总框架来约束互联网小贷,均严格限制了小贷公司的杠杆率,即一般情 况下最高不得超过三倍资本金。
 
  不少现金贷平台已暗自布局转型
 
  事实上,关于监管收紧,不少现金贷平台早有准备。“我们从今年初就开始想转型了,当时就预计到现金贷会受到强监管。”某家现金贷业务负责人对新快报记者表示。
 
  这家平台早在今年中旬就悄悄上线了金融倒流业务,类似融360,一面对接C端借款用户,另一面则对接金融机构。“我们现在现金贷业务和倒流业务占比是8:2,未来希望现金贷业务能占比一成,倒流业务成为九成占比。”
 
  新快报记者发现,现金贷企业暗自布局转型的不在少数,掌众金融也在近期推出了1万元到5万元的分期产品;近日,趣店也在相关招聘发布招聘信息,正储备汽车 金融领域的管理人员,暗中布局汽车金融业务。在分析人士看来,虽然趣店有大量的年轻借款用户,但汽车金融领域属于重资产模式,对习惯于轻资产运营的平台是 个很大的门槛和挑战。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现金贷平台转型成为倒流平台的话,不直接参与放贷业务,政策风险较小。不过,倒流平台处于现金贷生态 圈上的一环,其发展前景与行业大环境息息相关。未来,随着现金贷平台的洗牌,各种大大小小的倒流平台也会迎来一次洗牌。
 
  高利率覆盖高风险模式不可持续
 
  此次监管收紧后,也意味着现金贷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粗放模式成为过去式。在经历一轮洗牌后,中小平台也将退出行业,留下的平台拼的自然是风控能力。
 
  对此,新联在线COO陈智诚表示,对于各现金贷放贷机构而言,如何在新增受限的政策环境下,化解存量业务的坏账风险,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是各机构的当务之 急。在存量机构、存量业务清理阶段之后,现金贷行业将回归金融本质的“风控为王”,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优质的借款人、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提 升风控水平、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对接资金渠道。
 
  现金贷“闭着眼睛放贷”“躺着赚钱”的好时代结束了,未来对于现金贷的监管,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可以参考之前对P2P的监管经验,由银监会负责总体监管,具体细节由地方金融办监督和执行。
 
  在具体监管上,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晓雯就曾撰文指出,首先要设置准入门槛,对现金贷平台的性质、设立条件及业务范围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平台的准入进行严格审核,改善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
 
  其次,要抓住贷款定价这个“牛鼻子”,制定明确的贷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展期次数,并将“砍头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形式的费用全部纳入为借款利息计算范围,防止变相突破利率限制。
 
  最后,还要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在贷前环节,平台应对消费者偿还能力进行仔细审核及判断,避免将金融产品出售给不合适的消费者,并鼓励设置贷款“冷静 期”;在贷款营销或广告宣传环节,应对贷款产品信息尤其是收费政策进行全面、清晰地披露,避免出现误导销售行为;在贷后环节,应及时就还款时点等重要信息 强化对于消费者的提示,同时提高债务催收管理水平,审慎开展催收外包业务。

分享: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