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花卉“三项突围”摆脱营销淡季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今年夏秋两季,大余县富贵竹、绿萝、文竹、滴水观音、风信子、吊兰、虎尾兰、薰衣草等盆栽花卉销售不减反增,两个季节里全县销售量达884.32万盆。今年,大余县拿出100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并整合3000万元社会资金,着力推行环保袋育苗突破季节围困,外建基地突破土地围困,吉利命名突破惯性围困,使花卉产业摆脱淡季实现全年均衡营销。
夏秋时节,花卉移栽成活率较低,为突破移栽季节对花卉成活的制约,大余县大力推行无纺布环保袋育苗。无纺布在土里会自己分解,这不仅实现了花卉栽培的容器化管理,而且移栽时不用解除包装,省工、省时、环保,雨天晴天都能栽种施工,成活率高,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园艺工程方的欢迎。为突破土地围困,进一步做大做强大余花卉产业,打造大余花卉品牌,大余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鼓励花农走出去建立花卉基地,拓展市场份额。对在县外、市外、省外建立花卉基地的花农,县里分别给予每亩1000元、2000元、3000元的资金补贴。花卉基地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政府投资统一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分户生产经营。基地以科技示范户为“辐射源”,为花农传技术、送信息、树样板,并与花农签订包育花苗和赊销花苗、包技术到家、包保价收购的协议。同时,按照自愿原则,成立花卉协会,吸纳骨干会员。目前,大余县花农已在外建立花卉基地10个,成立花卉协会10个,吸纳会员1800多人,这些花卉基地实行区域间鼎力合作,“一个声音对外”,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定价。为突破消费者认知惯性围困,进一步提高花卉
产品的亲和力,激活消费欲望,大余县引导鼓励花农对一些名称含糊晦涩的花卉进行吉利命名,此举主要针对家庭和办公场所花卉消费,花农为这类花卉起名或更名为发财树、元宝树、金钱树、满堂红、红运当头等,使得这些花卉无论是在喜庆的节日还是在平淡的时日,都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大余县花卉的三项突围举措,大大促进了该县花卉营销常态化。如今,大余县花卉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互联网上也形成了稳固的销售网络。目前,该县花卉商品率在90%以上,年销售1800多万盆、出口花卉300万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