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中国风电又十年:业内断言分散式做不起来就没出路

来源:界面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7日

    界面新闻 张慧
 
 
  从2008年至今,被称为行业风向标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已举办十届。这十年,正是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最快的十年。
 
  “从2014年开始,展会的人气就很旺。各家风机企业都希望推广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在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一位多次参加展会的企业人士一边对记者说,一边在三一重能公司的展台上,仔细比对两款机型的不同之处。
 
  经历了2012-2013年的低迷,中国风电行业在2014年经过调整期,理性回归后再次加速发展。
 
  在今年的展会上,中国风机制造商已驾轻就熟。
 
  “2008年首届北京风能大会的参会和参展人次只有1.5万,展馆面积也仅有1.6万平方米,今年的参会和参展人次将达到3.6万,展馆面积也扩大到5.5万平方米。共有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家企业参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主任姚兴佳在会上说。
三一重能905和906超低速机型,906机型的发电量提高了7%。摄影:张楠本土制造崛起三一重能905和906超低速机型,906机型的发电量提高了7%。摄影:张楠本土制造崛起
  十年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呈现几何式增长。2007年底,国内新增风电机组3155台,新增装机容量330.4万千瓦,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147.1%,累计装机容量590.6万千瓦,风电场158个。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达到2337万千瓦,累计装机量达到1.69亿千瓦。
 
  “十年前还在怀疑能否造兆瓦级的机组,现在6兆瓦、7兆瓦的机组都已经有样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对行业的变化很感慨。
 
  风机制造厂商梯队的座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本土风机制造企业的崛起,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身影逐渐淡出。
 
  从1994年开始努力推进风机的国产化,但直到2007年,中国本土风机制造商的新增装机份额第一次超越外资企业。当年,在新增市场份额中,中国内资企业产品占55.9%,合资企业产品占新增总装机的1.6%,外资企业产品占42.5%。
三一重能906机型轮毂。摄影:张楠三一重能906机型轮毂。摄影:张楠
  2007年,中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的内外资企业有40多家,内资风电商包括新疆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有南通航天万源安迅能、瑞能北方、恩德(银川)、湘潭风能等,外资则有美国通用电气、西班牙歌美飒,丹麦维斯塔斯,印度苏司兰等。
 
  2016年,中国风电有新增装机的整机制造商只剩下25家。新增装机前十名的制造商,全部为中国本土企业。外资风机制造商只有通用电气、歌美飒和维斯塔斯,在去年的新增装机容量中,这三家公司产品总计占市场份额只有5.2%。
 
  除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集团(下称远景能源)、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下称明阳智能)、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动力)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等成为后起之秀,在去年新增装机排名中,分列2-5名。
维斯塔斯推出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机型V120 2.0/2.2MW。维斯塔斯在此次展会上是推广力度最大的外资风机制造商。摄影:张楠维斯塔斯推出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机型V120 2.0/2.2MW。维斯塔斯在此次展会上是推广力度最大的外资风机制造商。摄影:张楠
  与此同时,中国的风电成本正在逐渐下降。能源局要求风电产业分类型、分领域、分区域地逐步退出补贴机制,在2020-2022年基本上实现不依赖补贴发展。无论是风电开发商还是风机制造商,都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弃风限电是自中国风电行业发展以来如影随形的难题。补贴依赖难以消除,分散式发展也举步维艰。尤其受上网电价政策的影响,在经历了前两年的“抢装潮”后,2016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337万千瓦,同比下降24%。这引发了业内关于中国风电是否会进入停滞期的担忧。
 
  从集中到分散
 
  风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中,地广人稀的北方,为开发风电资供了绝对有利的条件。但随着集中式资源开发殆尽,加上“弃风限电”的困扰,分散式风电受到业内的关注。
 
  包括秦海岩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分散式做不起来,中国风电就没有出路”。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此次风能展开幕式大会上明确表示,要大力推进分散式风电的发展,需完善有关政策和政府服务,使分散式能源风电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分散式风电,尚未有清晰的定义。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风能设计院院长叶凡表示,分散式风电一般是指采用风力发电机作为分布式电源,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容量多在30兆瓦-50兆瓦左右,实现小规模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模式。
 
  分散式能否成为风电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大多数与会嘉宾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中国海装总经理王满昌表示,看好分散式,“市场、资源、资金三要素都具备”,他说。
 
  远景能源副总裁田庆军则表示,陆上非限电地区5.5米以上的风资源几乎瓜分殆尽,集中式风电几近无发展空间,但非限电地区的分散式资源,只装几个机位的风资源还有很多。
 
  田庆军此前对农村新能源调研后发现,中国农村对环保和新能源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用电需求也在上升。他认为,中国有接近70万个自然行政村,在东部发展低风速加分散式风电,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但是风电分散式发展总体滞后于分布式光伏。
 
  项目核准难、用地难是风电分散式开发面临的难题之一。“光伏只要有屋顶就可以做,但风电不一样”,王满昌称,分散式风电本身没有规模效益,如何选址才能达到投资回报,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技术,都需要改变。
 
  叶凡指出,分散式的特点之一就是造价过高。因为属于低压传输,损耗较大,缺乏建设的灵活性。“国家一直在鼓励分散式的接入,鼓励优先上网,但没有相应的电价鼓励政策。”叶凡说。
 
  相对于集中式开发,分散式对风机制造商的要求也更高。“原来做集中式开发,风机具备低电压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了,但要接入到分散式电网,机组的定制化要求会更高,要根据当地的电网特性等因素设计”,叶凡说,由于分散式离居民区近,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快速响应,风机制造商的运维和服务观念都需要升级。
 
  海上风电走强
 
  与以往不同,海上风电新机型占据了此次展台的重要位置,多家风机制造商都在力推海上风电新机型。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今年2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简报》,国内海上风电整机供应商主要有十家,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50MW的有四家,分别为上海电气、远景能源、华锐风电与金风科技。截至2016年底,这四家风电企业的海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海上风电机组装机总量的90.1%。
 
  除了华锐风电,其它三家都在此次展会上推出了海上风电新机型。金风科技发布了新一代海上大兆瓦产品,名为GW6.X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该平台采用直驱永磁技术路线,额定上网功率为6.45MW-6.7MW,可搭载154米、164米、171米规格大叶轮直径。
 
  上海电气则发布了一款功率更大的海上风机——SWT-7.0-154,功率达到7MW。7MW机组是目前全球批量化、商业化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远景能源发布的新款海上风机名为EN-148/4.5MW,据称尤为适用于中国沿海风速低、台风强以及地质复杂的情况,抗台风性能强。
 
  针对中国海况低风速台风,明阳智能发布了一款名为MYSE5.5-155的定制化设计海上风电机型。
 
  “十二五”期间增长乏力的海上风电在去年开始扭转,海上将成为风机制造商的竞逐之地。
 
  “陆上风电开发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稳定期,未来海上风电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上海电气在展会上的一位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2016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海上风电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截至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目标规模10GW,确保并网5GW。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判断,按照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势头,2020年将会超过目标规模。
 
  有此乐观预计的人士并不在少数。彭博新能源财经曾预测,今年中国海上风电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GW,2020年的年度新增装机容量或达到2.6GW。
 
  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63GW。要达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意味着此后四年,平均每年要完成0.84GW的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去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为0.59GW,同比增长64%。
 
  2015年前,中国海上风电开发步调缓慢。根据海上风电产业监测体系,截至2015年7月底,44个纳入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建成投产的仅有两个,装机容量为6.1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对此进行了通报。
 
  2016年海上风电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国家发布的价格政策。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业主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照中标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规定的同类项目上网电价水平。
 
  高企的海上电价,成为风电企业开发海上风电的动力。去年底,发改委表示,从2018年1月起,已将四类地区新建陆上风电电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4-0.57元,但海上电价仍维持不变。
 
  不过,中国海上风电开发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中国海上地形复杂,海上施工窗口期短,运维成本难控制,风资源分布不一,开发难度大。因此,也有与会嘉宾呼吁对海上风电的开发要适当保守。
 
采埃孚公司展示的风机齿轮箱。摄影:张楠风能数字化采埃孚公司展示的风机齿轮箱。摄影:张楠风能数字化
  “风能的数字化时代”,是本次风能大会的主题。秦海岩指出,信息化、数字化、互联网将决定风电的下一个十年。
 
  在风能大会开幕式的研讨会上,多数与会嘉宾均表示,数字化是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远景能源的展台上,有一片庞大的移动屏幕,由机械臂操控。观众可以凭借卡牌,体验远景的风机产品、风电场和软件解决方案的演示。
远景能源展台上由机械臂控制的移动屏幕。远景能源展台上由机械臂控制的移动屏幕。
远景能源的展区互动平台。选取卡片放在互动屏中,可看到风机、软件解决方案等特效。远景能源的展区互动平台。选取卡片放在互动屏中,可看到风机、软件解决方案等特效。
  解决分散式和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诸多挑战方面,数字化应用被赋予更多的期待。王满昌表示,确实要利用已有的风资源数据,加强真正的数字化仿真软件的开发,解决分散式风电的选址问题。
 
  “未来十年,风电的度电成本如能在能源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那么风电的未来十年仍然是一个黄金期,让成本保持领先的诀窍就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褚景春称。
 
  “过去针对几个风电场群的能量分布、载荷分布计算要好多天。现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指出,在管理理念上,数字化时代则更注重体验、互联和平台。“除了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外,数字化时代产生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数据,针对不同的气象和地形进行更多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深入挖掘客户的价值需求点。”
 
  武钢认为,数字服务逐步成为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比如数字风电场的出现,可进行基于数据资产性能管理,进一步提高发电量,降低运维成本。”
 
  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看来,风电数字化有两个层次,一是风机制造厂本身,二是产业链的数字化,从风场选址到最终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为什么会弃风限电,为什么国内风电跟太阳能、火电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互补?这是因为能源的数字化没做好。”金孝龙说,“能源消费端及生产端的数字化都能做到,那新能源发展的春天才是真正来临了。”
 
  MAKE亚太区中国风电市场分析师李小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将互联网和风电行业相结合一定会对风电行业产生推动,尤其是在运维管理上,但是风电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因素还有很多。
 
  “国家政策非常明确,上网电价必然会进一步下降,平价上网和脱离补贴也是早晚的事。这是风电行业无法回避和扭转的事实。”李小杨称,风电行业自身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不仅仅是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的成本降低。

分享:

来源:界面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