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为治贫脱困开出“金融药方”
——大余县探索“金融+”扶贫模式侧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王淄操 邹路生 李志刚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4日

  “等到这批生猪顺利出栏,往后的日子可就好多啰!”近日,大余县浮江乡车里村贫困户何光荣高兴地说道。据了解,何光荣有多年养猪经验,他一直想通过规模化养猪实现致富,却苦于资金短缺。今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何光荣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顺利贷到了5万元资金,买了32只猪苗,产业发展规模翻了一番,预计年底便可实现脱贫。
 
  近年来,大余县结合县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路径,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先后推出了“产业扶贫信贷通” “财政惠农信贷通”等金融扶贫政策,为精准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推动一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小额贷款架起脱贫桥梁
 
  大余县左拔镇云山村是该县较为边远的村庄之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老百姓增收渠道少。为了帮助该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今年以来,该县借助小额贷款助力精准脱贫的政策,通过商业银行累计为云山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26万余元,目前已帮助8户贫困户提前实现了脱贫,其他贫困户也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
 
  大余县结合扶贫实际,不断完善金融扶贫相关政策,联合县内主要商业银行,全面摸清各贫困户的技能素养、产业发展前景、家庭收入及偿还能力等基本情况,建立起有效的基础数据台账,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该县设立扶贫小额贷款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和审批手续,提高精准扶贫贷款审批时效。并组织扶贫干部,为贫困户讲解扶贫小额贷款相关政策,规范整理审批资料,代替贫困户走部门,帮助贫困户少走弯路,切实为贫困户做好服务工作。
 
  同时,大余县通过向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注入“产业扶贫信贷通”风险缓释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提高了贫困户覆盖面,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通过小额贷款解决脱贫资金问题。今年以来,该县已通过小额贷款向2758户贫困户直接发放贷款1.47亿元。
 
  产业信贷扶持富民产业
 
  “通过政府的产业扶贫信贷资金,我们顺利扩大了生产规模,吸纳了一批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公司的效益也得到提升。”近日,大余县青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道。据了解,该公司在政府的金融帮扶下,获得了贷款300万元,扩大规模后,公司种植油茶面积5000余亩,并配有加工生产车间,聘请了50多户贫困户长期就业,每户贫困户月工资可达1800元。
 
  大余县依托“金融+产业”模式,设立了“产业扶贫信贷通”,通过产业信贷重点帮扶一批富民产业,对有扶贫劳动意愿和能力的涉农企业,逐户开展金融需求摸底工作,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档案,引导金融活水涌向农业产业。该县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手,重点扶持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并将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用金融力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就业带动、发展生产、收益返还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围绕旅游强县战略,依托“旅游+”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拓展到景区及周边配套设施、配套产业,实现一揽子金融支持和服务。
 
  用活资金创新帮扶模式
 
  为切实提高金融精准扶贫贴息贷款使用活力,盘活惠农贷款资金,大余县大力宣传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讲解惠民贷款程序,打消群众疑虑;重点向符合条件、带贫致富显著的种植养殖、现代农业大户推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厚植扶贫“造血”功能;充分考虑区域实际,建立完善扶贫贷款规范流程,严格操作过程监督,保障资金使用依法依规。
 
  大余县创新“公司+农户”信贷模式,使500多户自身无法贷款(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法自己发展产业,或无产业项目)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到龙头企业,每年稳定分红的形式受益,每年分红可达3000元以上。在使贫困户受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丫山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南安板鸭扶贫示范基地、赣源板鸭厂扶贫示范基地等扶贫基地的发展。
 
  大余县有效整合产业扶贫政策资金,统筹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投资入股标准厂房建设,入股贫困户贷款5万元以内资金(贷款周期3年)每年按入股资金7.2%的比例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3600元的分红,分红资金由扶贫标准厂房租金支付,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入股积极性。目前,该县已帮助1064户贫困户成功入股扶贫标准厂房建设,筹集扶贫标准厂房入股资金达5000多万元。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