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品盐包装车间内,工人在用叉车搬运外销订单的食用盐。该公司的真空制盐节能技改项目采用先进的卤水净化、六效蒸发制盐和自动化集成技术,对原有年产60万吨制盐装置进行改造,使年产能提升40%,综合能耗下降22%。特约记者朱海鹏 摄 |
|
|
近日,工人在赣州海盛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烧结炉车间记录设备运行数据。该公司今年新增投资一千万元,引进自动化硬质合金生产高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记者吴悦 特约记者徐祯 摄 |
|
□杨东 记者李华 特约记者周加相
号角声声犹在耳,战鼓铿锵催奋进。
两年前的9月,我市吹响了“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号角。两年来,我市将主攻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全力攻项目、强产业、优服务,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合力主攻工业浓厚氛围,工业
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赣州市三年主攻工业推进计划(2016-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今年1月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3.2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0亿元,增速27.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A 筑实大平台 “两城两谷一带”建设显成效
要跳起来摘到桃子,强大的平台支撑不可或缺,立足资源特色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在三年主攻工业的道路上,我市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发展新高地,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两城两谷一带”建设,着力培育经济核心增长极。
“若不是天天走,隔一两天过来可能就不认识路了。”这是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建设一线工作人员的笑谈,也是一个产业新城从无到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真实写照。曾经,这里是一片低丘荒坡,自2016年4月启动建设总规划面积36.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以来,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征迁、场地平整等工作快速推进,唐龙大道、城西大道、机场快速路、唐龙大桥等9条道路和桥梁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路基建设27公里;110千伏变电站启动建设,水电气、通信等管网铺设已完成规划。与此同时,签约落户项目进展迅速,目前已有国机智骏汽车、山东凯马汽车、昶洧新能源汽车、孚能科技三期、宝悦新能源特种车、中电新能源6个新能源整车及配套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235亿元,其中昶洧新能源汽车年产10万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项目一期试制设备已基本完成进场安装,正在进行样车试制。
主攻工业时不我待,建设发展你追我赶。现代家居城依托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快速推进建设,家具生产、交易、物流、研发等平台日趋完善,“转企升规”推动产业加快升级,赣州港成功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通了16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6条中欧班列,初步实现多口岸直通,促使“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中国稀金谷核心区展示交易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商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含大数据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五中心”PPP项目已启动桩基建设,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赣州分中心三大科研平台正式挂牌成立;青峰药谷盘活园区2.4万平方米闲置资产,修正药业、青峰药业三期小药谷、南华医药仓储物流等16个产业项目先后签约落地;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明确打造五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赛宝实验室)龙南办事处正式挂牌,比邦科技、联茂电子、奔力达电路、永冠塑电、福昌发电子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纷纷落地。
截至目前,“两城两谷一带”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达142个,总投资1314.03亿元。
B 主攻大项目 催生产业集聚“磁场效应”
构筑大平台招引大项目。为了让项目更好地落地、发展、壮大,我市坚持“首位产业”理念,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各地按照市场规律和生产力情况,科学规划首位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促使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催生产业集聚“磁场效应”。
目标清晰,措施得力。“中国稀金谷”投资环境推介会在宁波、深圳等地先后举办20场,引进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67.3亿元;浙江中电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来我市考察,与赣州经开区签约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单班5万辆新能源物流专用车……盯紧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市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工业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31个,总投资额1548.78亿元。
项目引进加速,落地服务跟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我市通过招商引进一批、集中开工一批、重点调度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增效,项目落地投产不断刷新纪录:赣州高新区内的珐玛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利用政府回购的厂房,从引进签约到入驻投产仅用了一个月时间;龙南骏亚电子项目不到两年实现一期投产;优信普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2天……
据了解,今年列入市级调度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72个,较去年增加23个,总投资1976.12亿元。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开工建设269个项目,开工率达98.90%,完成年度投资额510.7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率74.80%。
C 凝聚大合力 持续优环境激发新动能
心同而力合,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为了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实行市领导挂点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单位力量,实现挂点帮扶企业全覆盖,调研走访、政策宣讲、跟踪服务,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建设、企业发展难题,助推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石磊氟材料六氟磷酸锂项目技术、用工等条件都已具备,只差资金“东风”,会昌县出台专项方案,为石磊集团项目建设
融资1.7亿元,促使总投资2.56亿元的石磊六氟磷酸锂二期项目第一条年产1200吨生产线在短短半年内投产。为引导企业走出资金困境,我市创新融资帮扶渠道,积极搭建政银企平台,全面推行“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创业信贷通”,设立总规模约100亿元的赣州市工业重大项目投资引导资金等,构建起强大的融资服务体系。
于都合胜制衣绣花厂订单稳定充裕,但租用厂房面积有限限制了公司扩大规模。该县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建后,该公司早早预定了标准厂房,力求公司再上新台阶,由代加工向自主品牌进发。新项目入驻、已有项目扩规模均面临用地问题,为解决企业自建厂房耗费工资、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共性问题,我市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截至7月,全市工业园区新开工标准厂房总面积539.73万平方米。
农夫山泉信丰工厂从事脐橙加工,在用电上有较强的季节性,信丰县供电公司主动作为,帮助该公司进行用电报停,解决休眠期用电富余问题,使该公司年度节省基本能量费140万元。用电、证照办理、用工……每一个具体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发展,我市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在帮扶过程中突出“精准”二字,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并大力畅通企业诉求渠道,用好企业精准帮扶手机APP平台,协调解决一批涉企问题,助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今年1月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36户,较上年底净增299户,企业户数和净增企业数均列全省第一。
D 实力大提升 创新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
日前,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列入工信部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现了我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零的突破。该公司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稳定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系统能量密度高出近50%,是目前3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纯电动汽车理想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今年前8月,该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全国前三。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一批高科技企业表现亮眼,推动全市产业层次由底端向中高端、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青峰药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50强,创建江西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专利50多项,核心品种喜炎平注射液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品种前列;群星机械公司数控化率达到85%,进入国内汽车同步器专业厂家前列;豪鹏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16年中国电池回收利用再生企业十强”。今年,我市还成功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为促进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我市积极建设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联盟,整合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企业倾斜,同时,积极推进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发展,先后与华为软件、江西电信、软通动力等国内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江西电信、华为软件将在赣州合作建设天翼·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
目前,全市有两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贡献率55%。国家级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国字号”科研平台落户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