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多地出台产城融合方案 工作和居住分离推高生活成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1日

    工作居住分离推高生活成本 多地出台产城融合方案
 
  林小昭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示范区的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核心,逐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重点解决人的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城市由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区的分离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推高了生产生活成本。如何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在日前举行的2017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认为,未来在城镇化道路上将会出现一系列创新和转变。
 
  产城融合
 
  郑新立说,城市的功能由过去工作区域和居住区域相互分离改变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发展方式使得就业地和居住地互相分离,形成大规模的潮汐式人流,给交通造成压力。他认为,下一步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是产城融合的,不是盖一片房子,让大家到那里去买,而是必须要有产业,要有就业的机会。
 
  广州市某经济发展部门一位官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我国城市发展中,太强调功能的划分,由此带来了生产和生活、工作和居住区的完全割裂,造成了很多成本的增加,现在国家就更注重要把生产和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
 
  为了改善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增长极,形成功能各异、相互协调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60个左右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该区域能够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现在讲产城融合,更多的是从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一个良性的互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说,工业化如果没有城市化作为依托,工业化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反过来说,如果城市化没有工业化的支撑,那么城市化就是无源之水。
 
  多地出台示范区方案
 
  近期以来,各地关于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方案也纷纷出台。
 
  在江西,目前江西省发改委公布了赣州市、九江市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确定赣州市主要建设任务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机制、探索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九江市重点建设任务为“推动形成空间融合和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完善城乡建设投融资等体制机制”,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在四川,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绵阳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南充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其中,绵阳方案规划管理面积98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新兴增长点、军民融合引领区、科技创新先行区、“两化互动”示范区和开放型经济高地。
 
  在河南,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中心城区人口接近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
 
  有关专家曾对第一财经指出,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示范区的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核心,逐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重点解决人的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切实实现“产城融合”。
 
  这其中,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方案提出:全面放开市辖区落户限制,建立以居住地登记为核心,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含租住房)、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并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良性互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互进的机制,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