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大余县大龙村:一个回归自然的村庄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6日

游客在乘坐漂流船经过丫山漂流的激流弯道,享受漂流的清爽刺激。记者陈地长 摄

    □李斐 实习生廖逸群 记者曹建林

  ■乡村名片:

  大龙村位于大余县黄龙镇圩镇北部,辖地22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112人。耕地面积1036亩,山地面积29030亩。村内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先后荣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森林公园”“江西省十大旅游新景区”等称号,大龙村乡村生态园成功创建为江西省首家5A级乡村旅游点。近年来,大龙村以乡村旅游建设为龙头,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特色农业休闲、美丽乡愁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态休闲胜地。

  林业恢复助生态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龙村,村民大都不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以上山砍树出售为主。渐渐地,村里可砍伐的林木资源越来越少,采伐成本却越来越高。”回忆起曾经村里的生态发展,现任大龙村党支部书记蓝善荣唏嘘不已。

  林业破坏让村里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看着浑浊的大龙河河水,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村干部决定,转变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大龙村开始一天天发生变化。坚持少填塘、少推山、少砍树、少拆房“四少”原则,大龙村原有的生态得到了及时保护。结合发展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理念,大龙村组织村民不断增加林地面积、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此外,村委会积极与村民沟通宣传封山育林的益处,对乱砍滥伐的村民进行劝导,让保护村里的一草一木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如今,大龙村这个昔日的“荒山荒地贫困村”真正成为“绿色生态乡村”。走在村里的小道上,空气清新,泉水叮咚;放眼望去,群山郁葱,天蓝云苍。目前,大龙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2.6%,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达19万/立方厘米,PM2.5个位数值的天数每年在300天以上,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产业发展强经济

  提起大龙村,就不得不提坐落在村里的丫山风景区。三月杜鹃遍野,盛夏竹林叠翠,仲秋桂香馥郁,冬日水冷鱼肥……曾经村里那片布满荆棘的荒山,如今变成了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搭乘乡村旅游的“富民快车”,大龙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

  叶文开是大龙村坝里组村民,本人患有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妻子患有慢性病常年需要治疗。几年前,他将闲置的耕地和山林流转给景区,每年有了2500多元的租金收入。此外,他还被景区聘请当上保安,每年增加了2万多元的经济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依托风景建设,大龙村将本村原有的资源充分调动,通过动员村民开发农家民宿旅社、办农家乐餐馆,或在景区内务工、进行土特产品售卖等方式,引导乡亲们全方位参与旅游市场,带动村里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大龙村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不少外国游客也频繁光顾这个小山村。

  “现在我也学了几句英文,我们也得跟上时代,方便和外国人交流嘛。”大龙村农民何显华笑呵呵地说。今年55岁的她以前在家务农,因做得一手好豆腐,景区豆腐坊特意邀请她当店主,现在,除了每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外,年终还能从豆腐坊获得分红。

  文明乡风美环境

  农村生活环境卫生保持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大龙村坚持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建设文明乡风相结合,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

  以管理城镇的理念管理村庄,大龙村按美丽乡村新家园建设要求,从治理垃圾乱倒、污水横流、沿线土堆石堆沙堆覆盖等棘手问题入手,聘请专职保洁员对划分的责任区域卫生进行清理。在村内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并为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304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加大对农村垃圾的处理。

  同时,该村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禁止村民放养牲畜,对在禁养区内的猪场全部动员搬迁或转场。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村委会组织村民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并加强水环境治理,设立河长进行管理。如今,村里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苍蝇乱飞、污水乱流、牲畜乱放、臭气漫天等“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村下游的石门口水库也由“一塘浑水”变成“一塘清水”。

  “我们村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目前村里正在规划建设公墓,引导村民自愿上交棺木,推行逝者火化,破除封建迷信,倡树文明新风尚。”蓝善荣说。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