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发展交通带来“三变”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7日
近年来,安远县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抢抓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机遇,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旅游通畅路”“小康幸福路”等工程,补短板,增后劲,以大通衢绘出百姓生活的幸福小康图。
一个橙的聚变
“现在路修进了果园里,再也不用为销路犯愁了。”近日,安远县高云山乡铁丰村贫困户钟康清说。
该县是“中国脐橙之乡”,脐橙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过去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脐橙从山上到公路的人力运费占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往往是“丰产难丰收”。该县将交通扶贫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努力优化交通干线“经络”,积极畅通乡村“毛细血管”,大力建设乡村公路、产业路,将公路修到果园里、产业基地门口,着力解决农
产品运输难题。近年来,该县在脐橙、蔬菜、百香果、猕猴桃等产业基地修建了产业公路236公里,农产品货运成本下降18%,农业总产值以年均4.6%速度增长,脐橙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果”,约70%的赣南脐橙通过安远销往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中国供销·赣南脐橙交易中心、赣南柑橘产业物流园落户,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赣南脐橙集散交易中心。
交通畅,产业旺。发展交通还打通了电子商务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该县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发展网店2000多家,年发快递量180多万件,电商网销额12.5亿元,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座山的嬗变
“以前从深圳来安远旅游,路途遥远,现在公路已经修进了大山。从深圳走宁定高速过来,车程缩短了4小时。” 近日,来自深圳的游客陈先生再次来到安远县三百山旅游,给他最大的感触是现在路好走了、安远不再远了。进入暑期档,一批又一批游客自驾前来安远避暑度假、寻踪探源。
生态是该县最亮的名片,过去因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三百山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该县深入推进交通扶贫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交通旅游整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结合三百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东生围屋群创建4A级景区工作,统筹做好旅游景区公路建设规划,实施了虎岗至过桥垄、凤山至过桥垄等旅游公路建设,构建起完善的旅游区路网。
据了解,2016年,该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80万人,实现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35.4%和29.2%,2017年1月至3月,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69.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4亿,分别同比增长37.9%和38.4%,辐射带动创业就业的贫困户2万余人。
一个村的蜕变
笔者走进双芫乡合头村,只见绿水青山环绕,新建的房子整齐排列,路灯分列道路两旁,村民们在文化休闲广场内活动。
过去,合头村被群山阻隔,通村道路崎岖狭窄、破烂难行,坐车到县城需4个小时,到赣州市区得颠簸一整天,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自从“边界路”“断头路”打通后,该村到县城和赣州市区的路程缩短了不少,吸引了许多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以脐橙、百香果、蜜蜂养殖、香菇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该县实施交通扶贫以来,科学规划路网,狠抓罗霄山片区扶贫规划的国省道、县道升级改造、农村客运网络化等项目落地;采取整合涉农资金、乡镇村组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11.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全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该县县域交通建设总投入达140多亿元,是过去30年总和的近20倍,改造农村公路1291.1公里,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该县逐渐形成了以两条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为主通道,县乡村公路为脉络,外通内畅、北上南下、东延西进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打开山门天地宽,该县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94个新农村建设点在发生美丽蜕变,三百山镇、凤山乡等10个乡镇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三百山梅屋村、龙头村等4个村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
沃野平畴,大道通衢。得益于交通扶贫,老百姓出行便利了,物流通畅了,产业兴旺了,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