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慎防动机不纯高送转 监管部门严把信披审核关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7日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然而,随着半年报披露高峰期将至,炒作高送转惯性思维也在暗流涌动。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醒,“高送转”实质上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投资者的股东权益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不要被这种“数字游戏”迷惑。作为中小投资者,为避免落入“高送转”的陷阱,要对“高送转”的本质有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过去几年,“高送转”一直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
 
  在A股市场上,有的上市公司借此大幅拉升股价,撩拨投资者的神经,把“高送转”异化成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士减持的“灵药”。作为“高送转”误导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典型案例,某上市公司就曾打出一套“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的组合拳,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
 
  2015年初,该公司发布“高送转”预案,拟进行 “10转20”的利润分配。同日,公司股东又共同披露了减持计划,套现逾20亿元。然而,仅几日后,公司发布了8亿元预亏公告并同时预警。该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判的前后矛盾及毫无征兆的巨亏震惊了市场上的投资者,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此后,证监会对相关负责人予以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的措施。根据律师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针对公司虚假陈述索赔的诉讼已涉及400名左右的投资者,索赔标的在8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
 
  证监会表示,市场上的确存在上市公司“动机不纯”,利用“高送转”配合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也有少数公司在由盈转亏甚至业绩恶化的情况下强推“高送转”方案。对此,为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全面强化高送转一线监管,对于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按照分类监管、事中监管、刨根问底“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把信息披露审核第一关。(江聃)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