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调整完善产业政策的思路与建议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4日

  【核心观点】近年来,我国在工业领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在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领域创新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以及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需要看到,我国工业领域的产业政策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调整的地方,并带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以及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这些都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工业领域的产业政策亟需优化调整。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根据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加快我国产业政策调整优化的重要时期。要以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现创新发展为纲,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为主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调,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机制,显著提升产业政策的精准度有效性。

  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十三五”期间,构建工业领域产业政策体系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加快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所谓功能性产业政策就是要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新形势下,产业政策应更多转向普惠性、功能性,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在优化结构性产业政策对推进创新发展作用的同时,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合作创新、开放创新能力。

  二是形成市场主体内生激励。未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为产业政策调整优化创造有效的制度环境的关键,要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严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三是提高产业政策指向精准度。将产业政策切实导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将政策资源导向通用技术和技术融合领域,引导市场向创新性领域的投资,是提高我国产业政策精准度的重点所在。

  四是以提升经济效率为导向。在我国产业结构日益完备、国家间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基本指向应当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向经济效率提升转变。

  五是完善政策制定和实施机制为先。聚焦制约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战略性问题,充分调动政策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明确政策责任主体,制定科学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细化政策的措施和工具,提升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精细化,实现产业政策的精准化。

  六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应用协调促进。应在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通过功能性政策和服务体系构建、特别是母子工厂体系建设,促进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提升。

  七是稳增长政策和调结构政策协同优化。在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通过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通过优先推出、重点推出既有利于保增长又能够促进调结构的产业政策,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协调推进。

  应注意的几个关键内容

  当前,构建产业政策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切实转到增进与扩展市场、弥补市场不足的政策模式上来。其中,有以下几个关键内容需要注意:

  一是以完善产业发展市场制度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核心的改革政策。加快建设与完善市场法治体系,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机制,以法治建立起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从而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完善环境保护体制。

  二是以完善创新体系为核心的产业技术与创新政策。要加强共性技术机构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国性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扩散;构建更加符合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创业企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金使用,提高科技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是以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产业生态为核心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应促进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以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推动产业组织结构自发演进。要高度重视产业生态培育,引导大企业发展公司创业,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不同类型孵化器的建设,完善小微企业创新和高技术创业环境,形成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在新兴技术和新兴市场进行多元探索、发展的局面。

  四是以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的产业人才政策。人才政策方面,应逐步转向同时关注工程师、高技能工人和一般产业工人通用技能提升的政策导向,重点是构建由企业、技术学校、研究型大学和改革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

  五是以鼓励优化环境、差异化竞争为重点的产业区域协调政策。通过地区间的错位发展和多元创新,探索对于培育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至关重要的主导技术路线、主导产品设计和主导商业模式。各地应将政策资源倾向于创新体系建设。

  六是以审慎干预为特征的产业政策。政策支持可指向一些特定产业或领域的技术研发环节,重点促进通用技术发展与技术融合,并要提高政策制定实施的社会化参与和精细化程度,通过制定、实施和评估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来提高产业政策效率。

  产业政策体系的调整与完善,还需要产业政策执行与实施机制的调整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有公开、透明审议过程,还要有政策执行的精准化与落实,从而真正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执笔:史丹、江飞涛、贺俊)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