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信银行西安分行认真贯彻“国十条”、“金九条”、“金融三十条”等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信贷政策,信贷投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调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中信银行西安分行新增贷款100亿元,累计信贷投放427亿元;累计授信超过1400亿元,新增贷款居陕西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在中信银行系统全国31家一级分行中位列前茅。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信银行西安分行积极落实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贷款规模相关问题的通知》,并向总行申请增加战略客户专项信贷规模3亿元,支持战略客户渡过暂时困难。
在贷款投放中,该行突出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项目和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信贷投放工作向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行业倾斜,加大对优质项目和行业的扶持力度。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信银行西安分行积极将信贷向中小企业倾斜。“医药市场模式”是该行为了支持医药批发零售企业而开发的金融服务方案。他们结合西安市西郊汉城路医药批发市场是全市最大的医药批发零售集散地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医药批发零售龙头企业,企业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由法人代表提供个人房产抵押(或由上游生产企业提供担保),并追加企业法人代表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后,给医药经销商一定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额度,用于经销商向上游医药生产厂商购买药品,药品销售后的销售回款用于兑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此外,该行先后给西安派昂医药有限公司授信1300万元、陕西康华医药有限公司授信350万元、陕西兴庆医药有限公司授信300万元,有力支持了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中小客户的发展。
此外,中信银行西安分行充分发挥自身在“物流融资”业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汽车金融服务、钢材金融服务、保兑仓、********贴现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并结合客户经营特点创新开发了“龙钢模式”、“陕鼓模式”等金融服务方案,做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双向控制,有效控制了授信风险,积极培育优质中小客户群建设,调整优化了客户结构。
�授信政策上,该行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压缩退出“两高一剩”行业,要求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严禁介入;同时要求对于存量客户采取“逐步压缩、限期退出”,科学地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2009年1月至9月,该行对国家限制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进行了积极的压缩清收,累计压缩回收贷款2.3万元,其中:钢铁行业贷款1.28万元、水泥行业贷款256万元。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信银行西安分行除了在信贷方面积极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外,为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还积极采取措施,在利率、费率、其他费用等方面给予及时调整,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据了解,2008年10月以来该行在产品定价方面执行了相对较低的标准,并对部分受到经济下行影响的客户采取了变更利率的方式,减轻客户财务负担。陕西东岭物资有限公司为陕西最大的钢材批发商,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陕西东岭锌业是其旗下的锌冶炼企业,两户企业对本行综合贡献度较高,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价格和锌锭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受到较大影响,中信银行西安分行根据企业申请,将原批复的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和20%的利率标准,及时变更为按照基准利率执行,减轻了企业财务成本,真正做到了“让利于企,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