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江新区龙井村:以建设维护生态 以绿色覆盖乡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9日
|
香樟林掩映下的游步道成村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
|
□实习生卢燕 周嘉敏 记者曹建林 文/图
■乡村名片:
龙井村位于赣州市蓉江新区潭东镇南面,是该镇唯一一个没有纳入赣州市中心城区的村。全村国土总面积14.46平方公里,山地2.22万亩、耕地1714亩,村内群山环绕,自然条件优越。先后获评“江西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造林绿化最佳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秀美乡村”。
整治村容 打造绿色风光
青翠欲滴,是记者到达蓉江新区潭东镇龙井村的第一印象。沿着宽敞平坦的山道行驶,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青山与绿树。“这片樟树林近百亩,我们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4%。”7月13日,龙井村村委委员陈隆东自豪地告诉记者。在龙井村龙孜里水库,青山环水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阳光照耀下,库容200万立方米的水面宛如晶莹剔透的美玉,被层层叠叠、交相辉映的浅绿、深绿和墨绿围绕。这派秀丽风光从何而来?陈隆东介绍说,龙井村以打造水清、河畅、岸绿的水库河道水生态环境为目标,努力做到水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库底无淤积、水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岸无违建。
“前些年村里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相对较差,总体宏观环境还算好,但微观环境较差。”陈隆东回忆说。为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龙井村2015年在潭东镇政府的支持下,配备一台垃圾运输车、115个垃圾桶,增设垃圾池2个;聘请了专职保洁人员3人、兼职保洁人员32人;给每家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消,村内卫生不留死角。2016年2月,龙井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协商讨论出龙井村门前“包卫生、包清运、包秩序”政策及奖罚措施,联合潭东镇城管队共同对村民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村貌焕然一新。同时,结合党员包干任山林长制度,龙井村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认领一块山林,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自然环境得以保持并逐步美化。
夯实基础 提升人居环境
加宽进村路、修筑骑行游步道、建设登山道……近年来,通过对主次干道进行改造和升级,配套基础服务设施的增设,龙井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提升。“从村民的基本生活上看,现有的基础设施与条件基本能满足大家的生活需要。”陈隆东表示。但离城郊村庄的发展定位、发展城郊旅游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得不断加大建设力度。
除基础设施的建设外,龙井村还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让村民了解发展对龙井带来的综合效应、为龙井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龙井村通过宣传栏、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充分向村民传播“建设美丽龙井”“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产业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进行乡风文明整治,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婚嫁从俭,提倡厚养薄葬的新风尚。注重道德讲堂建设,年初由镇党政办确立讲堂季度学习内容,每年通过道德讲堂组织村民演讲和道德经典、道德箴言诵读活动。据统计,龙井村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16场,组织文艺演出2场。
把握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
在龙井村“第一书记”黄学庆的引领下,记者先后来到龙井村的荷花池和火龙果、百香果基地。时值正午,满塘大片盛开的荷花、莲叶向游客敞开怀抱,引人怜爱。摘一捧莲蓬,剥一粒莲子,细细品尝,清甜的滋味沁人心脾,口中滋味与眼前绿色融为一体,令人心生喜悦。烈日当空,垂在茎上红得发紫的火龙果让人垂涎欲滴,一颗颗还未成熟的白绿色百香果令人翘首以待。“近段时间来,每逢周末都有大批游客慕名来基地采摘游玩。”基地果农刘功香介绍,这给周边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带来了不少收入。
近年来,龙井村不断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银企合作,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注入龙井发展,将龙井建设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把龙井乡村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利用产业把龙井的
经济发展壮大。龙井村与华坚鞋城、华为钢构等五家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共流转土地200余亩用于发展特色农业。
谈及龙井村今后的发展,黄学庆表示,龙井村将继续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村庄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