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校园贷“变脸”考验监管者智慧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8日

  防止校园贷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一方面要从供给侧入手,禁止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以其他形式出现;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侧入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拒绝网贷平台的各种诱惑

  □ 丰 收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严令下,大多数网贷平台已经暂停了面向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但也有一些平台顶风作案,从以前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改头换面做起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生意,有的还和其他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7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显然,治理校园贷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无论是部分传统银行重回校园市场满足大学生正常贷款需求,还是大多数网贷平台已暂停校园贷业务,都说明治理效果显著。不过,从这次记者的调查情况来看,两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三部委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后,仍有网贷平台可贷款给大学生,即没有遵守“暂停令”。

  二是部分网贷平台耍起小聪明,把校园现金贷改头换面为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生意。从表面看,这些网贷平台没有直接从事校园贷,但本质还是校园贷,因为很多大学生借款的目的就是用于购物;再从高昂的滞纳金来看,也与之前的校园贷没有实质区别。这些平台之所以改头换面继续做校园贷,既是想绕开国家部委禁令,也是因为校园贷业务是暴利。

  校园贷没有完全禁绝,固然与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5月底才下发,目前还处于落实阶段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治理措施不完善。比如对于不遵守规定仍然贷款给大学生的网贷平台,既要有完善的监督措施,也要有严格的处罚措施,但这一通知中却没有相应安排。看似严令,实际是纸老虎,所以部分网贷平台不重视。

  再比如,对于把校园贷改头换面做起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的生意,这一通知也缺乏预防性安排,所以部分网贷平台就钻政策漏洞。从常识来推测,由于校园贷是一种“暴利贷”,网贷平台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要么直接顶风作案、冒险获利,要么变相操作、绕开规定。只有制定严格的预防、监督、惩罚等措施并严格执行,才有望形成有效约束力。

  在笔者看来,不能指望网贷平台自觉落实“校园贷暂停令”,而是要靠严格的监管措施来倒逼。换言之,校园贷改头换面继续存在,也是考验监管智慧:其一,考验监督智慧。部委严令能否落实,关键在于监督,即监管者能否发现违规行为,在此基础上才能严惩。要想发现违规行为,既要像监管者记者一样去暗访、取证,也要鼓励大学生及内部人士举报。

  其二,考验惩罚智慧。任何政令、禁令,如果没有相配套的惩罚性措施,都会缺少实际约束力。“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也不例外。而从有关通知来看,也缺少惩罚性规定。那么,对这类违规机构该如何惩罚呢?笔者以为,既可以直接处罚没有资质的网贷平台,还可建立“黑名单”制度,把违规网贷平台纳入“黑名单”。

  其三,考验预防智慧。校园贷改头换面为分期购物,原因就在于缺乏预防性措施。在缺乏预防性措施的情况下,校园贷就会不断变着花样出现。而要防止校园贷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一方面要从供给侧入手,禁止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以其他形式出现;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侧入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拒绝网贷平台的各种诱惑。上述通知其实已有部署,希望尽快落实。

分享: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