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共同担保基金让农民增产也增收

来源:江苏经济报    作者:王伟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0日

    江苏是全国产粮大省之一,如何避免“卖粮难”,防止谷贱伤农?“一方面积极落实托市收购政策;一方面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建立覆盖全省9市的共同担保基金,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收购,两条腿走路,不让农民增产不增收。”江苏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7月3日,江苏省累计入库夏粮177.68亿斤,同比增加78.79亿斤。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收购130.95亿斤,同比增加65.98亿斤。入库粮食均在三等以上,部分地区达二等以上。按照国家标准三等小麦折算,市场收购价每斤同比高0.1元左右。
 
  托市收购让市场行情趋稳
 
  刘正亮和粮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靠着粮食,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粮食收购加工公司,6年前,还成立了正亮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1000多亩土地,成了种粮大户。说起今年的收成,刘正亮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年份好,收成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一年,平均亩产在1000斤,高的有1200斤,八成小麦品质是一等,按照托市收购的价格,1斤就能卖1.22元,刨掉成本,1吨麦子能赚400元。”
 
  淮安市粮食局监测调查,今年淮安市90%左右的小麦质量达二等以上,是近年来质量最好的一年,随着托市收购启动,市场行情也是一路趋好。
 
  小麦大丰收,不只是种粮大户赚到了钱,徐州市铜山区粮食经纪人冯师傅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夏粮收购期间,他从农民手里收粮,一天下来能净赚四五百元。
 
  江苏省粮食局调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全省看,今年小麦质量好,产量高于预期,三等小麦市场收购价在1.13至1.2元/斤,比去年同期高出0.1元左右,这一价格已与托市收购价基本持平。
 
  增仓容、筹资金,实现钱等粮
 
  “粮食丰收,最担心卖不起价、拿不到现钱。”刘正亮的顾虑道出了广大粮农的心声。
 
  “我们向农民打了包票,不打‘白条’,敞开收购。”淮安市粮食局局长胡长青说,粮食增产了,更要实现粮农增收。今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提前去库存,腾出了72万吨仓容空仓,准备了足够的资金,满足夏粮收购。
 
  但在资金问题上,有的粮食企业力不从心,需要靠银行贷款。对于粮企的困难,农发行淮安市分行行长潘家超说:“今年针对粮企的实际情况,我们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前进行贷款审批,在农民卖粮出手的同时,粮款到手,保障不给农民‘打白条’。”
 
  5月上旬,农发行淮安分行即完成全市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化收购贷款的审批;6月初,完成全部托市收购贷款的审批,对两项贷款的审批额度达33亿元,占收购资金需求量的156%,实现了“钱等粮”。而农发行徐州分行自6月9日即已备足首批信贷资金43亿元,支持夏粮收购。
 
  作为资金保障方之一,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该行已累放夏粮收购贷款102亿元,同比增加6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310万吨,其中,投放托市贷款67亿元、储备贷款20亿元、市场性收购贷款15亿元。
 
  试水市场化收购,让丰收的粮食多卖钱
 
  6月20日上午,刘老庄粮食储备库门口卖粮的卡车排起了队,这个库点是试水自营收购的粮库之一。10点多,刘正亮拉来一车粮,准备过磅,他说:“我手机上下载一个客户端,标注着每个收储点的收粮价格,这里的价格高点,离家近点,所以来这里卖了。”
 
  “市场化收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农民多增收。”淮安市淮阴区粮油购销总公司负责人陶昆说,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肯定是买涨不买跌,所以,还需要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这项责任。进行市场化收购,没有担保银行无法放款。
 
  为支持粮食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和自主经营,化解单个国有粮企融资需求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矛盾,江苏率先试点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食购销总公司等和地方财政筹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银行根据担保基金按比例提供贷款。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共担风险,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
 
  有了共同担保基金,银行后顾之忧少了。潘家超介绍,农发行根据担保基金,最高可以放大10倍提供收购贷款。
 
  国有粮库以前基本上充当“粮食保管员”,如今身份变了。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粮棉油处处长刘兵说:“通过建立共同担保基金制度,增强了国有粮企自主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企业效益提升,也保护了种粮农户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据江苏省粮食局统计,目前,江苏已有9个设区市、近50个县(区)建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覆盖全省约80%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筹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20多亿元,累计投放粮食收购贷款约800亿元。

分享:

来源:江苏经济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