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网 作者:杨玉龙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近日,招商银行公告显示,为了保护账户安全,将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6月25日《广州日报》)
沉睡银行卡,是银行管理的一大负担,也容易给用户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故此,对其清理很有必要。按照央行要求,对于半年内无交易记录的账户,银行会对其暂停非柜面业务。同时,银行会对存款人账户进行摸排清理并要求作出说明,对于无法核实的,银行会引导存款人撤销或归并账户,保留一个Ⅰ类户。
可以说,注销银行卡,在技术层面并不难处理。关键是,这些“沉睡”卡并非全是用户不想用的。比如,有的是没有时间打理,有的是一时间忘记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张卡不是本人开通的,而是亲戚朋友或者一些诈骗犯开通的,如何确保这些沉睡卡既得到精准注销,而又不侵害用户的切身利益,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实,用户在办理银行卡时,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性质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关系的内容是银行向客户提供市场化的资金融通服务。清理“沉睡卡”,就等于解除与用户的契约服务关系,《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也就意味着银行解除合同,须与用户协商一致,并征得用户的同意,而不能贸然处置。
不过,根据招行称,如不想被销户持卡人需对卡片进行启用处理,7月15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在销户前,履行告知义务很有必要,如此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误伤的情况,毕竟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一刀切,无疑是以损伤用户的权益为代价的。
或许,银行会以为与用户单个沟通工作量大,但是完全可以通过短信、电话、邮箱等渠道,告知用户,让用户进行自主选择。 “一键销”的方式,虽然方便了银行,但可能会破坏用户的交易关系,甚至带来一定的损失。故此,银行在清理“沉睡”银行卡,一方面应切忌急躁的毛病;另一方面,还须多些为用户着想。
当然,无论何因造成的“沉睡卡”,开户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其实,这样的事情本可以避免,决定权就在自己手中,为了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理应最大限度的别让银行卡“沉睡”。尤其是,自己的通联方式变更后,须及时告知银行,毕竟资金交易脱离不开银行,和银行随时保持通联畅通,也是规避“误伤”的最优方式。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