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小布镇茶林。 |
|
|
航拍小布镇油茶林。(图片均由小布镇政府提供) |
|
□陈斌 记者刘燕凤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宁都县小布镇,郁郁葱葱的茶园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岩背脑群山之中。一场大雨过后,白云缭绕群山,一行行茶树好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挂在山上,飘在云间。
小布是宁都县西北部一个山区小镇,这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小布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经过科学审慎论证,确定以茶香小镇为主题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因地制宜规划、培育特色产业、发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全力推进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建设。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小布茶香小镇雏形初现,目前已形成以茶叶、油茶为主导的产业形态。2016年,小布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1800亩,实现年产值1.58亿元,占小布镇国
民生产总值的24.3%;油茶种植面积达45100亩,实现年产值2.26亿元,占小布镇国民生产总值的34.8%。2015年小布镇成功跻身“江西省十大休闲旅游小镇”和“江西省魅力乡镇十强”之列,201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五届文明村镇”。
1 茶香声名远扬 明确主导发展
小布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茶叶种植区域分布在北纬26°47’,处于世界级的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即北纬25度至30度),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18.3℃,平均降水量1749.3毫米,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成就了小布岩茶的黄金品质和与生俱来的世界级名茶基因。同时,境内土壤含硒量丰富,种植的茶叶含有较高的硒元素,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在小布镇众多农业产业中,茶叶种植历史悠长,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出产的小布岩茶,以其原料鲜嫩、芽叶肥壮、制工精巧、造形美观、内质优良、经久耐泡而驰名。自1982年以来,小布岩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国际名茶称号,并连续16次通过有机茶认证,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小布镇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全镇有丘陵面积58.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73%;山地面积67.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13%。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属土层深厚的酸性土,符合油茶喜温暖、怕寒冷、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要求,十分适合油茶生长,茶籽产油率高。小布镇油茶栽培历史逾1000年,当地居民熟练掌握种植、采摘、压榨技术,当前仍在使用的油茶古法压榨技艺是小布人民世代传承的“活文化”。
小布镇现有油茶面积4.51万亩,是江西省八大油茶基地之一,素有“宁都油库”之称,年产茶油30万公斤。产出的茶油味正、清香、甘甜、无异味、呈浅黄色,特色鲜明。所采用加工技术全程温度控制在60℃以下,
产品具有质量稳定、不含反式脂肪酸酯,生产方式绿色环保等特点。
小布镇实施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户”和“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辐射带动大沽、黄陂、洛口、东韶、钓峰、东山坝镇等周边乡镇发展茶叶、油茶种植,目前共计种植茶叶6.58万亩,油茶23.5万亩,仅2016年就实现区域茶叶、油茶总产值达15.75亿元。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多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推动油茶成为赣南人民名副其实的“脱贫树”和“致富树”。在确定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时,小布镇经过广泛调查、审慎研究,认为茶叶和油茶产业群众容易接受、种植技术成熟、产业收益稳定、发展前景广阔,最终确定为小布镇茶香小镇主导产业。
2 以茶为媒 打造优势产业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茶产业。对于小布来说,正是这一小片叶子,为这个山区小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这满山的“绿叶子”变成农民口袋中的“钱票子”?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小布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发挥辐射效应,集聚做大做强。小布自古产茶,然而,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这里的部分茶山一度陷入荒废的困境。“以前茶叶卖不出好价钱,种茶不如务工挣得多,很多人不愿意种茶。”小布镇党委书记李明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想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将小布的传统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
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小布镇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对外宣传推介,成功吸引社会资金1.25亿元投资建设了小布岩茶业基地、森海生态观光扶贫茶叶基地、金叶茶业基地、铭恩油茶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
按照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要求,小布镇提升了产业基地硬件条件,将6000余亩茶叶基地按照观光体验园建设要求进行了改造提升,让产业基地成为融
经济效益和旅游观光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茶园重放异彩。
依托“互联网+”,助力销售推广。小布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茶叶、茶油生产、流通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引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邮乐购、1号店、麦光光、阿里巴巴、新京东、农村淘宝等服务站落户小布,并引导和鼓励采用“产地直供”“原产地直采”等直供模式,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的对接,破解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产销两旺,促进农民增收。
广泛吸纳就业,注重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茶叶、油茶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其中,2016年就提供了茶树种植、茶叶采摘、油茶采摘、茶叶炒制、茶叶包装、产品运输等近4500个就业岗位。此外,为支撑茶叶、油茶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小布镇联合宁都技工学校,开设茶叶、油茶种植专业课程,培养产业专业技术人员。
与此同时,小布镇争取上海市虹口区人武部援助资金400万元,将位于茶场旁边的小布中学老校园改造成茶业培训基地。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加以修复、改造,设置茶厂综合楼、茶艺坊、茶药膳餐厅、特色厨房及住宿等,可容纳120名游客入住,打造包括茶叶生产、茶叶观光、养生度假于一体的茶文化学校,项目概算投资900万元,计划于今年9月完成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附近村民可就近参加培训并实现家门口就业,将有效延伸茶业产业链,加速小布镇茶叶产业发展升级。
产业带动,助力精准扶贫。茶叶产业作为小布镇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帮助困难群众增产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奋勇争先。该镇通过鼓励引导茶农按照“股份合作、入股分红”的方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形成“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合作模式。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
金融扶贫
贷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
成立于2008年的小布金叶茶业合作社是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共有社员124名,其中贫困户9户。“我们通过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按市场价格收购茶叶,解决贫困户以及散户的销售难题。”小布金叶茶业合作社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按每户种植茶园面积6亩至7亩计算,一户茶农一年的利润逾2万元。
小布以茶为媒,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质茶树品种,积极引入现代生产方式和先进营销模式,着力展示醇厚的茶文化底蕴和突出的茶产业优势,真正实现了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
3 以茶带旅 发展生态旅游
为了统筹全镇旅游工作,在小布镇政府名下,成立了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公司引领下,开启了“白+黑”“5+2”旅游模式,着力推进主导产业融入旅游业,打造了“乡镇采茶体验游”“节庆民俗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
今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三色小布 七彩人生”2017宁都小布采茶旅游嘉年华在小布镇举行。作为中国旅游日赣州旅游活动主会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等省自驾游协会有关负责人及南方周末、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各地游客2000余人参加,媒体记者和游客体验采茶、制茶过程,品小布岩茶,游茶香小镇,尝特色小吃,宣传推介茶香旅游,进一步助推了小布镇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为持续推动茶香小镇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小布镇规划了近年重点旅游及产业项目,包括生态茶园、小布岩茶基地、森海白茶基地、小布金叶茶园项目、铭恩油茶合作社扶贫油茶基地、万寿宫古街景区、岩背脑瀑布景区、茶香旅游体验项目、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热水湾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小布钩刀咀风电景观项目、民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宁都黄鸡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并全部落实投资主体,总投资达30亿元,将有力支撑小布茶香小镇建设,极大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持续推进小布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推动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小布镇主动作为,有力引导,创建了大土楼新村、赤坎红色旧址群、岩背脑瀑布等3A级乡村旅游景区。随着主导产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小布镇商业活动日益繁荣,规划建设了中心街商业一条街、农贸市场、旅游产品交易中心,经营面积超5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有3家;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了融合住宿、餐饮、会务功能于一体的三星级宾馆——大土楼酒店,日接待人次可达300人;引导群众开设家庭旅馆40多家、餐饮店21家,其中18家被市旅游部门评为三星级。成立了旅游管理办公室,培训了12名本地导游,专门负责游客的接待管理工作。与赣州市国投集团签署合作投资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智慧小布”,实现公共WiFi全覆盖。吸引了农村商业
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3家金融机构在圩镇开设服务网点,方便办理金融业务,全镇旅游服务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