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9日
翟桂溪作(新华社发)
中央要求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各地立下“军令状”,层层签订责任书,为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个别地方为了完成任务、体现政绩,层层加码赶进度,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用形式主义代替了真抓实干。如果在脱贫攻坚中存在急功近利行为,难免会导致扶贫政策虚置,不仅浪费财政资金,抵消了务实扶贫干部的干劲,也损害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对这类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切实保障脱贫攻坚质量和实效,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切实看到变化、真正得到实惠。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时 锋)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