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发展扶贫产业切勿盲目而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9日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扶贫产业“掠夺式”发展的苗头,有的是盲目扩规,向市场索求无度,有的是竭泽而渔,向自然索求无度,这都需要警惕和纠正。事实证明,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可违背,扶贫产业同样不能例外。扶贫产业务必要评估好风险,规划好规模,控制好产量。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基石,但有些地方却出现了扶贫产业“掠夺式”发展的苗头,有的已经危及脱贫攻坚事业,需要警惕和纠正。

  一种是盲目扩规,向市场索求无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贫困地区有了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再加上国家扶贫资金的持续投入,贫困地区产业正在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有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其中既有农民自发扩大规模,也有当地政府的主导推动,且某些地方更多表现为政府主导扩大规模。由于地方政府具有捆绑整合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的优势,扩规速度很快,往往两三年就能扩大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养羊养牛一扩就是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只。如此急速扩大的产量,往往忽视了市场容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毗邻省区地理及资源禀赋条件相似,出产的农牧产品也相似,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地区性种植养殖规模,造成市场严重过剩,轻则价格下跌,重则无人问津,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一种是竭泽而渔,向自然索求无度。贫困地区大多是资源匮乏地区,有限的较好资源往往被当成“摇钱树”透支使用。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量,有些地方土地不轮作、草原不轮牧,导致品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有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板结、重金属超标;有的不顾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大规模发展耗水产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产业不可持续。凡此种种,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扶贫产业之所以出现“掠夺式”发展的苗头,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干部群众脱贫愿望强烈,有些人为了脱贫不管不顾。各地又都出台了脱贫时间表,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压力。从客观上看,贫困地区优势资源有限,能够利用和做大的资源就那么两三种,各地要用足、用好仅有的资源,获取最大效益,难免会一哄而上。

  实际上,不仅贫困地区,近年来很多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出现了“掠夺式”发展的苗头,有的地方已经得到了血的教训。盲目扩大规模、竭泽而渔造成“谷贱伤农”“菜贱伤农”,尽管很多地方采取政府补贴、命令公务员等群体“爱心”购买等措施化解,但终究只能暂时缓解供需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最终都会影响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产业的连续性和脱贫攻坚的进程。

  值得欣慰的是,有些地方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情况,并采取了措施。比如,宁夏中卫市就对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百万亩硒砂瓜采取了限规提质的做法,同时着手培育可接续产业,既保护了硒砂瓜的质量和品牌,也保护了农民未来的利益。事实证明,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不可违背,扶贫产业同样不能例外。扶贫产业务必要评估好风险,规划好规模,控制好产量。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